时间: 2025-04-30 22:0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8:37
忽忽还重九,匆匆又岁华。
不妨将白发,剩与插黄花。
转眼间又到了重阳节,匆匆之间又一年过去了。何不把自己渐渐变白的头发,留着来插上黄菊花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重阳节又称“重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寓意长寿,习俗包括登高和插菊花。插菊花的习俗源于《诗经》中的“菊之芳香”,象征着高洁与长寿。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与陆游、杨时、范成大等人齐名。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格调高雅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诗人借节日之际感叹岁月流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与态度。诗中蕴含着对衰老的接受与对生活的热爱。
《和丁端叔菊花》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开篇“忽忽还重九,匆匆又岁华”,简洁明了地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仿佛在提醒读者,光阴似箭,转瞬即逝。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诗人通过这一节日,反思了自己的人生。
接下来的“不妨将白发,剩与插黄花”,则是一种幽默而深刻的自嘲。白发象征着衰老,而插菊花则是重阳节的习俗,寓意着面对衰老,诗人选择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插上黄花不仅仅是对节日的庆祝,也是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情简意赅,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使得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展现出丰富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接受衰老、珍惜生命,通过重阳节的习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重阳节是什么时候?
A. 农历八月初八
B. 农历九月初九
C. 农历十月初十
D. 农历七月初七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什么?
A. 玫瑰
B. 菊花
C. 茉莉
D. 牡丹
诗人对衰老的态度是?
A. 悲伤
B. 接受并乐观
C. 忽略
D. 逃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解析与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丁端叔菊花》的情感与哲理,感受诗人的生活态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