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儒富庄》

时间: 2025-05-04 11:51:11

诗句

东观群儒作好官,束书不许散人看。

何时遂作西林友,读得韩文熟已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1:11

原文展示:

东观群儒作好官,束书不许散人看。 何时遂作西林友,读得韩文熟已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东观里的群儒们都在做着好官,他们把书捆起来不让普通人看。什么时候我才能成为西林的朋友,能够熟读韩愈的文章已经很难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观:古代藏书的地方,这里指朝廷的图书馆。
  • 群儒:众多的学者。
  • 束书:把书捆起来。
  • 散人:普通人,非官员或学者。
  • 西林:指隐居的地方或隐士。
  • 韩文:指韩愈的文章,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典故解析:

  • 东观群儒:指在朝廷图书馆工作的学者们,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珍贵的书籍。
  • 韩文:韩愈是唐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其文章以雄浑有力、议论深刻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枋得(约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末年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对时政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的不满和对自由阅读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南宋末年,作者对当时朝廷学者垄断知识、不与普通人分享的现状感到不满,同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韩愈文章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东观群儒与西林友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知识自由流通的渴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东观群儒作好官,束书不许散人看”直接批评了朝廷学者垄断知识的行为,揭示了知识被少数人控制的现状。后两句“何时遂作西林友,读得韩文熟已难”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韩愈文章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东观群儒”与“束书不许散人看”的对比,揭示了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的现状,表达了作者的不满。
  • 次句“何时遂作西林友”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自由地阅读和学习。
  • 末句“读得韩文熟已难”则表达了作者对韩愈文章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东观群儒”与“西林友”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知识自由流通的渴望。
  • 象征:“束书”象征知识被垄断,“西林友”象征自由阅读和隐逸生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知识自由流通与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知识被少数人垄断的不满和对自由阅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观:象征朝廷图书馆,知识的集中地。
  • 束书:象征知识被垄断,普通人无法接触。
  • 西林:象征隐逸生活,自由阅读的环境。
  • 韩文:象征经典文学,学习的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东观群儒”指的是什么? A. 隐士 B. 朝廷学者 C. 普通读书人
  2. 作者通过“束书不许散人看”表达了什么? A. 对知识的渴望 B. 对知识垄断的不满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诗中的“西林友”象征什么? A. 朝廷学者 B. 隐士 C. 普通读书人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愈的《进学解》: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时政的批评。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韩愈的《进学解》与谢枋得的《儒富庄》都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时政的批评,但韩愈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对学问的积极追求,而谢枋得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知识垄断的不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枋得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韩愈诗文集》:收录了韩愈的多篇诗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文学成就。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梦海山壁间诗不能尽记以其意追补 夜中起读书戏作 醉中书懹 薪米偶不继戏书 古筑城曲四首 其三 秋夜即事 山寺 郭氏山林十六咏 其五 倾月 东偏纸阁初成 偶得双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肝儿颤 蓝田出玉 草字头的字 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三豕金根 包含帽的词语有哪些 丿字旁的字 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舍身求法 行休 气势熏灼 倾悚 搜根剔齿 解结尾的成语 父字头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搴旗斩将 瘾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