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儒富庄》

时间: 2025-05-04 10:22:49

诗句

一从孔氏去藏书,直至秦人不喜儒。

柱下老仙今有后,安知文不在兹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2:49

原文展示:

儒富庄 谢枋得 〔宋代〕 一从孔氏去藏书,直至秦人不喜儒。柱下老仙今有后,安知文不在兹乎。

白话文翻译:

自从孔子藏书之后,直到秦朝人们不喜欢儒学。但柱下老仙(指老子)的后代依然存在,怎么知道文化不会在这里传承呢?

注释:

  • 孔氏:指孔子。
  • 去藏书:指孔子整理和编纂古代文献。
  • 秦人:指秦朝时期的人们。
  • 柱下老仙:指老子,因传说老子曾在柱下讲道。
  • 兹:这里。

典故解析:

  • 孔氏去藏书:孔子整理和编纂了《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柱下老仙: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传说他在柱下讲道,后被尊为道教的始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枋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文化传承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儒家文化传承的担忧和对老子道家文化的期待,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两位文化巨匠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关注。诗中“一从孔氏去藏书,直至秦人不喜儒”反映了儒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起伏,而“柱下老仙今有后,安知文不在兹乎”则表达了对道家文化传承的希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和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从孔氏去藏书:指孔子整理和编纂古代文献,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直至秦人不喜儒:反映了秦朝时期儒家文化的不被重视。
  • 柱下老仙今有后:指老子道家文化的传承依然存在。
  • 安知文不在兹乎: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希望和期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孔子和老子两位文化巨匠的对比,展现了文化传承的复杂性。
  • 反问:“安知文不在兹乎”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期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文化传承,通过对孔子和老子两位文化巨匠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和期待。

意象分析:

  • 孔氏去藏书:象征着文化的整理和传承。
  • 柱下老仙:象征着道家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柱下老仙”指的是谁? A. 孔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2. 诗中“安知文不在兹乎”表达了什么? A. 对文化传承的担忧 B. 对文化传承的希望 C. 对文化传承的失望 D. 对文化传承的无所谓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代表作,体现了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 《论语》:孔子的言行录,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诗词对比:

  • 《道德经》与《论语》:对比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不同特点和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史记》:司马迁著,详细记载了孔子和老子的事迹。
  • 《道德经》:老子的代表作,深入了解道家文化。
  • 《论语》:孔子的言行录,深入了解儒家文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诸光禄还于越 送实庵先生奉命祭告江淮便省慈闱诗 题姜如农侍郎荷戈图 庆春宫•答徐野君 闻桑叶贱甚感叹有作 七月既望过圻村访蔡金风适冲寰翁至同登龙山寻幽谷钓台诸胜晚留小酌泛月而归 其二 拟古十九首 其八 冉冉孤生竹 送王在庵之江西 挽葛签判 访孙仲瑛兰园同至宋王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流风遗泽 浏览 作梗 修近 豦蝪 有模有样 行云流水 兀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擅的成语 魚字旁的字 救结尾的成语 报结尾的成语 目字旁的字 柔远能迩 刻肌刻骨 盆头 穴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