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5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53:59
六韶江山,十年厌舟还辙。
但只有日南遐域,未尝持节。
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
料此时铜柱瘴云收,无炎热。
衔尺一,行宜决。
烦重为,雕题说。
道皇元威德,万方臣妾。
直以越裳声教阻,千金装渠谁屑。
要降王明日共轩,来金阙。
这片美丽的江山啊,经过十年的漂泊,我已经厌倦了归航的道路。
但是只有南方那遥远的地方,我从未得到过节杖的指引。
八月的秋风吹来了北国的寒冷,燕然山已经被鞍鞯的雪覆盖。
我想此时铜柱山的瘴气也该消散,那里不会再有炎热。
手执尺牍,行事应当果断。
烦请您重审这篇雕文,给我一些建议。
愿将皇帝的威德传达给万方的臣妾。
只因越地的声教阻隔,花费千金修渠又有什么意义?
明日希望能与王共乘华轩,前往金阙。
作者介绍:姚燧,元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壮丽的自然和历史情感。姚燧在诗歌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李景山出使交趾之际,表达了对他前往南方的祝福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诗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对国家的期望。
这首《满江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李景山出征的惜别与祝福。开篇以“六韶江山,十年厌舟还辙”开头,既描绘出壮美的江山,也流露出诗人对归来的厌倦,暗示了对长途奔波的思考;接着通过“八月秋风来朔漠,燕然已没鞍鞯雪”描绘出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反映了他对历史的关注与思索。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李景山的寄托,表达了对使者的期望与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壮丽的景色,又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中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关怀、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出使者的祝福,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燕然”指代什么?
诗人对李景山出使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