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5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54:00
欲闻真息耗,无使梓潼来。
烽火平时报,田畴乱后开。
徒歌王粲赋,不直士元才。
遥忆牛头寺,思亲日几回。
我想听到真实的声音,不要让梓潼的神灵来。
烽火平息后,田地恢复了宁静。
徒然吟唱王粲的诗篇,不如真正的人才。
我遥想牛头寺,思念亲人的日子不知有多少次。
姚燧,元代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期。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此诗写于战乱之后,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的现实。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以“欲闻真息耗”引入,表达了对真实消息的渴望,显示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接下来提到“烽火平时报”,即在经历了战争之后,诗人对恢复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中提到“徒歌王粲赋”,不仅仅是对诗人王粲的赞美,更是对士人真正才华的追求,体现了对理想人物的渴望。
最后一句“遥忆牛头寺,思亲日几回”,则充满了浓厚的乡愁,表现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在诗中,情感的起伏与时间的流逝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以思乡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思和对亲情的眷恋,情感真挚而深切。
诗中提到的“烽火”象征什么?
“徒歌王粲赋”中的“徒”字有何含义?
诗中“遥忆牛头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比较姚燧的《寄畅纯父治中》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战乱后恢复和平生活的渴望,但姚燧更强调思乡情怀,而杜甫则着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