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畅纯父治中》

时间: 2025-05-03 03:54:00

诗句

欲闻真息耗,无使梓潼来。

烽火平时报,田畴乱后开。

徒歌王粲赋,不直士元才。

遥忆牛头寺,思亲日几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54:00

原文展示

欲闻真息耗,无使梓潼来。
烽火平时报,田畴乱后开。
徒歌王粲赋,不直士元才。
遥忆牛头寺,思亲日几回。

白话文翻译

我想听到真实的声音,不要让梓潼的神灵来。
烽火平息后,田地恢复了宁静。
徒然吟唱王粲的诗篇,不如真正的人才。
我遥想牛头寺,思念亲人的日子不知有多少次。

注释

  • 真息:真实的声音或消息。
  • 梓潼:传说中的神灵,常被认为是保护神。
  • 烽火:指战争或动乱的象征。
  • 王粲:东汉末年著名诗人,以才华闻名。
  • 牛头寺:可能指某个寺庙,具有思乡情怀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燧,元代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期。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战乱之后,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的现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以“欲闻真息耗”引入,表达了对真实消息的渴望,显示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接下来提到“烽火平时报”,即在经历了战争之后,诗人对恢复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中提到“徒歌王粲赋”,不仅仅是对诗人王粲的赞美,更是对士人真正才华的追求,体现了对理想人物的渴望。

最后一句“遥忆牛头寺,思亲日几回”,则充满了浓厚的乡愁,表现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在诗中,情感的起伏与时间的流逝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闻真息耗:想听到真实的消息,传达出对真相的渴望。
  2. 无使梓潼来:不希望神灵的干预,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执着。
  3. 烽火平时报:在经过动乱后,渴望和平的生活。
  4. 田畴乱后开:对恢复家园的期待。
  5. 徒歌王粲赋:吟唱古人的诗歌,反映出一种无奈。
  6. 不直士元才:强调真正的人才更为重要。
  7. 遥忆牛头寺:思念的对象是牛头寺,象征着故乡。
  8. 思亲日几回: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牛头寺象征着故乡和亲情。
  • 反复:通过重复“思亲”,加深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思和对亲情的眷恋,情感真挚而深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真息:象征真实和信任的声音。
  2. 烽火:象征战争和动乱。
  3. 梓潼:象征对神灵的依赖与渴望。
  4. 牛头寺:象征故乡和温暖的亲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烽火”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家乡
    • D. 孤独
  2. “徒歌王粲赋”中的“徒”字有何含义?

    • A. 真的
    • B. 只是
    • C. 有点
    • D. 整个
  3. 诗中“遥忆牛头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朋友的思念
    • B.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C. 对战争的无奈
    •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姚燧的《寄畅纯父治中》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战乱后恢复和平生活的渴望,但姚燧更强调思乡情怀,而杜甫则着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研究》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姚燧诗词精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答无愿上人书 潇湘二十韵 蔷薇 贺孙支使郎中迁居 酬光上人 永夜感怀寄郑谷郎中 酬岳阳李主簿卷 江居寄关中知己 荆门疾中喜谢尊师自南岳来、相里秀才自京至 对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甘寝安 折文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伏特 韭字旁的字 现身 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画苑冠冕 尸字头的字 精神病 苗条 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熙的成语 纸落云烟 罄山采木 高字旁的字 韬光晦迹 凶神恶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