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3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35:51
《寿建宁太守》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珥貂不爱爱凭熊,似喜闽山入眼浓。
燕寝香渍公事简,园腰金重宦情慵。
颇闻昭代洵黄发,未许先期访赤松。
十万人家同祝颂,衮衣从此人登庸。
这首诗表达了对建宁太守的祝贺。诗中提到太守不喜奢华的生活,而是更喜欢清幽的山水。太守在朝政上颇有成就,虽然沉醉于香气和享乐,但仍然关心百姓的事务。诗中还提到太守在朝廷上的地位,未来必将得到更高的荣誉和地位,民众也为此而感到高兴。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明,号澹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擅长诗词,作品多具豪放之气,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诗中通过对建宁太守的祝贺,反映了对官员清明治政的期望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寿建宁太守》是一首颂扬官员德行、希望其长治久安的诗作。诗的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开篇以“珥貂不爱爱凭熊”揭示了太守的淡泊名利,接着又通过“似喜闽山入眼浓”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心态在官场上显得尤为珍贵,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接下来的“燕寝香渍公事简”则描绘了太守在公务和生活中的从容不迫,既有对家庭的温馨描写,也有对公事的淡泊态度,显示了他在繁忙政务中保持的宁静心境。最后的“十万人家同祝颂”将个人的成就上升到全社会的祝福,体现了民众对太守的期望与信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递了对理想官员的赞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彰显了诗人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太守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地位,表达了对理想官员的赞美和祝福,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珥貂不爱爱凭熊”中的“珥貂”象征什么?
A. 简朴
B. 奢华
C. 自然
诗中提到的“十万人家同祝颂”表达了什么?
A. 对太守的失望
B. 对太守的祝福
C. 对太守的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