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念奴娇·石头城》

时间: 2025-05-06 03:03:14

诗句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3:14

原文展示:

念奴娇·石头城
作者: 郑燮 〔清代〕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白话文翻译:

悬崖峭壁高千尺,借助欧刀和吴斧削切而成的城墙。
这千里金色的城墙仿佛无尽,万里洪水涌动奔腾。
王浚的楼船直指天际,风势强劲,何曾停泊?
船头燃起火炬,轻易就能烧断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江上烟雨迷蒙,万点大雁掠过。
这一切唤起了六朝兴衰的历史,仿佛在断绝孝陵的殿阁。
山色惨淡,江水奔流,潮水拍打着空空的城脚。
几声渔舟的笛声,芦花在风中轻轻摇曳。

注释:

  • 悬岩千尺:形容山崖高耸入云,极为险峻。
  • 欧刀吴斧:指的是古代的雕刻工具,形容技艺高超。
  • 王浚:王浚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在石头城一带活动。
  • 六朝:指东吴、东晋、南朝等六个朝代的合称,意指历史的兴衰变迁。
  • 孝陵:指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消逝。
  • 渔笛:渔民所用的竹笛,象征着乡村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他的诗风直接豪放,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历史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郑燮晚年,正值清代中期,国家繁荣而又面临外患,诗人通过描绘石头城的历史及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念奴娇·石头城》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深邃的历史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土的情感。开篇的“悬岩千尺”不仅描绘了石头城的雄伟,更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接着,诗人通过“千里金城”和“万里洪涛”描绘出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无情,展现了石头城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屈与坚韧。

王浚的楼船直指天际,展现了古代将领的豪情壮志,而“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则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去秋来,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万点征鸿掠过,似乎在呼唤着曾经的辉煌。

最后,诗人以“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结尾,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与前面的壮阔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郑燮深刻的历史意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悬岩千尺:强调石头城的高耸与险峻,象征着历史的重压。
    • 借欧刀吴斧:表现建筑技艺的高超,隐喻历史的雕刻与塑造。
    • 千里金城回不尽: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似乎永无尽头。
    • 王浚楼船:引入历史人物,增强诗的厚重感。
    • 而今春去秋来:感叹时光流逝,历史的变迁。
    • 叫尽六朝兴废: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交织。
    •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自然景象与历史感情的结合。
    • 数声渔笛:渔民的生活象征,代表着简单和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城比作历史的象征,传达深层情感。
    • 拟人:用“潮打空城脚”使自然景象具有人性,增强情感力量。
    • 对仗:如“春去秋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石头城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悬岩:象征着险峻与历史的重压。
  • 金城:代表着辉煌与坚固的历史。
  • 楼船:历史人物的象征,体现了豪情与理想。
  • 烟雨:象征着时光流逝与历史的模糊。
  • 征鸿:代表失去的往昔与对未来的期待。
  • 渔笛:象征着宁静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郑燮的“念奴娇·石头城”主要描写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安
    • B) 石头城
    • C) 南京
    • D) 杭州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 ___

  3. 判断题:诗中“春去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错)

答案:

  1. B) 石头城
  2. 王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壮丽的山水,但更多体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 《登高》:通过对高处的俯瞰,展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与《念奴娇》的历史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郑燮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史与文化中的诗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景辅登楼约集少陵句 韩耕道交八绝句韵见寄因和答之 韩耕道交八绝句韵见寄因和答之 韩耕道交八绝句韵见寄因和答之 寒露日阻风雨左里诗 海棠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桂阳走笔呈以道 故邕管安抚李思永挽章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龍字旁的字 玄皇 浄人 毛字旁的字 属结尾的成语 革字旁的字 累块积苏 稀世之宝 走之旁的字 霜旦 九蒸三熯 邪妄 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权藉 圆冠方领 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