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3:14
念奴娇·石头城
作者: 郑燮 〔清代〕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悬崖峭壁高千尺,借助欧刀和吴斧削切而成的城墙。
这千里金色的城墙仿佛无尽,万里洪水涌动奔腾。
王浚的楼船直指天际,风势强劲,何曾停泊?
船头燃起火炬,轻易就能烧断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江上烟雨迷蒙,万点大雁掠过。
这一切唤起了六朝兴衰的历史,仿佛在断绝孝陵的殿阁。
山色惨淡,江水奔流,潮水拍打着空空的城脚。
几声渔舟的笛声,芦花在风中轻轻摇曳。
《念奴娇·石头城》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深邃的历史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故土的情感。开篇的“悬岩千尺”不仅描绘了石头城的雄伟,更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接着,诗人通过“千里金城”和“万里洪涛”描绘出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无情,展现了石头城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屈与坚韧。
王浚的楼船直指天际,展现了古代将领的豪情壮志,而“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则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去秋来,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万点征鸿掠过,似乎在呼唤着曾经的辉煌。
最后,诗人以“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结尾,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与前面的壮阔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郑燮深刻的历史意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石头城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选择题:郑燮的“念奴娇·石头城”主要描写的是哪个地方?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 ___。
判断题:诗中“春去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