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4:58
原文展示:
喜陈先辈及第(峤) 黄滔 〔唐代〕 今年春已到京华,天与吾曹雪怨嗟。甲乙中时公道复,朝廷看处主司夸。飞离海浪从烧尾,咽却金丹定易牙。不是驾前偏落羽,锦城争得杏园花。
白话文翻译:
今年春天已经来到了京城,上天赐予我们消除怨恨的机会。在科举考试中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朝廷在选拔官员时得到了主考官的赞扬。像鲤鱼跃龙门一样,从海浪中飞跃而出,吞下金丹后,易牙的技艺也变得稳定。并非在皇帝面前羽毛偏落,而是在锦城争夺杏园的花朵。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陈先辈科举及第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的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及第意味着个人前途的光明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诗中提到的“甲乙中时公道复”反映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而“朝廷看处主司夸”则体现了朝廷对人才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陈先辈科举及第的喜悦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飞离海浪从烧尾”比喻陈先辈的科举成功,而“咽却金丹定易牙”则暗示其学问或才能的提升。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科举及第的荣耀,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才的赞赏和对社会公平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庆祝陈先辈科举及第,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赞赏和对社会公平的期待。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诗中展现了科举及第的荣耀和人才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烧尾”比喻什么? A. 科举及第 B. 学问提升 C. 技艺高超 D. 社会地位 答案:A
诗中的“金丹”象征什么? A. 学问提升 B. 社会地位 C. 科举及第 D. 技艺高超 答案:A
诗中的“杏园花”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人才 C. 社会地位 D. 学问提升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