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0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02:51
高阳台 京华访苏宇丈,北海碧鲜亭坐雨
作者: 王蛰堪 〔当代〕
诗歌内容:
远雾迷楼,浓烟压水,依稀塔影煤山。
细草摇风,萋萋隔岸生寒。
多情更奈无情雨,著几分碧乱香残。
但凝看,愁入云中,梦断山前。
芳春不向花间住,任才人老尽,景物依然。
不觉新凉,匆匆又到吟边。
静清斋里朦胧处,是旧时池榭栏干。
甚情迁,晚树深阴,雨后鸣蝉。
在京城拜访苏宇丈,坐在北海的碧鲜亭下,雨淅淅沥沥。远处的雾气迷漫了楼阁,浓烟低压着水面,隐约可以看到塔影在煤山上。细小的草在风中摇曳,隔岸生寒,满目萋萋。多情的人更奈何无情的雨,几分碧色的香气已然残留。凝视着这一切,愁绪如云般弥漫,梦也在山前断了。芳春不再停留在花间,任由才人老去,景物依旧。新凉不觉间已至,又匆匆来到吟诵的边缘。静清的书斋中有朦胧的景象,那是旧时池边栏杆。情感的迁移,傍晚树木的深阴中,雨后传来蝉鸣。
王蛰堪,现代诗人,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风格清新婉约,常体现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现代,受传统诗歌影响,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北海景象,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对北京文化的理解密切相关。
《高阳台》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篇以“远雾迷楼,浓烟压水”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展现了雨中景致的模糊与朦胧。接着,细草在风中摇曳的描绘,则增添了一丝生机与灵动。尽管环境中充满了多情与无情的对比,诗人却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尤其是“芳春不向花间住”,更是揭示了对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对岁月流逝的哀伤。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丰富的自然元素,如“塔影”、“细草”、“晚树”等,形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景象。同时,诗中雨后的蝉鸣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凉的夏日气息,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使读者能体验到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的描绘,更是对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北海的雨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对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感伤。
诗中提到的“碧鲜亭”位于哪个城市?
A. 上海
B. 北京
C. 成都
D. 广州
诗人通过“远雾”和“浓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明朗
B. 迷惘
C. 欢乐
D. 宁静
“芳春不向花间住”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A. 春天总是停留在花间
B. 春天的美好时光已不再
C. 花间的芳香依然
D. 春天的气息很浓
答案:
以上内容为对《高阳台》的详细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