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虞美人》

时间: 2025-05-03 23:13:40

诗句

盈盈双泪河阳笛。

无那娇魂湿。

低徊又记画眉时。

卷起一帘春梦雨如丝。

而今零落筝琵怨。

羞说当年愿。

萍踪到处便为家。

自伴满江明月唱芦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3:40

原文展示:

盈盈双泪河阳笛。无那娇魂湿。低徊又记画眉时。卷起一帘春梦雨如丝。而今零落筝琵怨。羞说当年愿。萍踪到处便为家。自伴满江明月唱芦花。

白话文翻译:

一阵河阳的笛声,伴着盈盈泪水,想起那娇弱的灵魂在湿润的夜晚。徘徊间又忆起画眉时的情景,似乎卷起一帘春梦,细雨如丝。而今往昔已成零落的筝琵,难以启齿当年的愿望。漂泊的足迹无处不在,随意便能找到归属,自然伴着明月在江边唱着芦花。

注释:

  • 盈盈:形容泪水的样子,清澈而又明显。
  • 河阳笛:指河阳地区的笛声,带有乡愁的意味。
  • 娇魂湿:形容那娇弱的灵魂在湿润的环境中,暗示着伤感和柔情。
  • 低徊:徘徊、踌躇,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
  • 画眉:指画眉鸟,象征着美丽和爱情。
  • 卷起一帘春梦:比喻春天的梦境如同帘子一样卷起,充满诗意。
  • 零落筝琵怨:指昔日的乐器,如今已经破碎,暗示着过去的美好已经消逝。
  • 萍踪:指漂泊不定的足迹,象征着无家可归。
  • 明月唱芦花:明月照耀着自然,寓意着孤独却又浪漫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生豪(1897-1946),字逸之,号白石,江苏人,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和作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深受读者喜爱。

创作背景: 《虞美人》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正值战乱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虞美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便用“盈盈双泪”引入,直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忧伤。随着“河阳笛”声的响起,仿佛带我们回到那遥远的记忆中,笛声与泪水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低徊又记画眉时”一句,继而引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画眉鸟的形象不仅美丽而且象征着爱情的纯真。在“卷起一帘春梦雨如丝”中,梦与雨的意象交替,仿佛将春天的温柔与细腻都汇聚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柔情似水的景象。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今零落筝琵怨”,曾经的美好已然不在,这种无奈与失落让人心酸。诗人羞于提及当年的愿望,反映出一种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萍踪到处便为家”一句则表现了漂泊的生活状态,虽无固定之处,却也在随意的流浪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对于细节的描绘,使得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回忆的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最后一句“自伴满江明月唱芦花”则在孤独中透出一丝浪漫,明月与芦花的意象交织,象征着在孤独中仍能找到宁静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盈盈双泪河阳笛:表现了诗人因感伤而流下的泪水,笛声引发的情感共鸣。
  2. 无那娇魂湿:指那娇弱的魂灵在泪水中显得更加脆弱,暗示了对往事的怀念。
  3. 低徊又记画眉时:徘徊中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
  4. 卷起一帘春梦雨如丝:梦境如同春雨般细腻,充满了温柔的情感。
  5. 而今零落筝琵怨:曾经的乐器象征着失去的美好,充满了怨恨与无奈。
  6. 羞说当年愿:对过去愿望的羞愧,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7. 萍踪到处便为家:漂泊的生活中偶尔找到归属感。
  8. 自伴满江明月唱芦花:在孤独中与自然为伴,寻找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卷起一帘春梦”将梦境形象化。
  • 拟人:如“明月唱芦花”,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称,如句与句之间的意境映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孤独生活的承受,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泪水:象征着思念与悲伤。
  2. 笛声:代表着过往美好的回忆。
  3. 画眉:象征着青春与爱情。
  4. 春梦:代表着美好的愿望与希望。
  5. 明月:象征着孤独中的陪伴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 A. 笛子
    • B. 筝
    • C. 琵琶
    • D. 以上都是
  2. “盈盈双泪”中的“盈盈”是指什么?

    • A. 清澈的水
    • B. 细腻的情感
    • C. 丰满的样子
    • D. 瘦弱的样子

答案

  1. D. 以上都是
  2. B. 细腻的情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虞美人·听雨》
  • 辛弃疾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诗词对比: 朱生豪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虞美人·听雨》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往昔的深切怀念,但朱生豪更加强调对漂泊生活的反思,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对细腻情感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朱生豪诗文集》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李清照与她的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落梅 破阵子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文章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水调歌头·多景楼 沁园春·孤鹤归飞 忆秦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赤韨 积甲山齐 放言高论 能书不择笔 包含探的成语 粪土不如 包含讨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歳阳 苛急 收回成命 夕字旁的字 包含俸的词语有哪些 地俗 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