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8:4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8:49:09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文同 〔宋代〕
幡翣离三殿,箫笳接两都。 尧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 岂并游韶石,应同去鼎湖。 愁闻下竹使,海外走哀符。
白话文翻译:
幡翣从三殿离去,箫笳声在两都相连。 尧帝逝世如同父母,禹帝葬礼简朴节省人力。 难道一同游览韶石,应一同前往鼎湖。 忧愁地听到竹使下达,海外传递着哀伤的符信。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为主。这首诗是文同为纪念仁宗皇帝而作的挽诗之一,表达了对仁宗皇帝逝世的哀悼之情。
创作背景: 仁宗皇帝是宋代的一位贤明君主,他的逝世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哀悼。文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敬仰和对其逝世的深切哀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帝王尧和禹的逝世与葬礼的描述,来比喻和哀悼仁宗皇帝的逝世。诗中“幡翣离三殿,箫笳接两都”描绘了丧葬的庄严场面,而“尧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则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极高评价,认为其逝世如同父母一般令人悲痛,葬礼也应简朴节省人力。最后两句“愁闻下竹使,海外走哀符”则传达了哀伤消息的迅速传播,显示了仁宗皇帝的影响力及其逝世带来的广泛哀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帝王尧和禹的逝世与葬礼的描述,来比喻和哀悼仁宗皇帝的逝世,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敬仰和对其逝世的深切哀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幡翣离三殿”中的“幡翣”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帝王丧葬时用的旗帜和扇子 B. 古代乐器 C. 古代宫殿 D. 古代符信
诗中“尧殂如考妣”中的“考妣”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帝王 B. 父母 C. 古代乐器 D. 古代宫殿
诗中“愁闻下竹使”中的“竹使”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帝王 B. 传递命令的使者 C. 古代乐器 D. 古代宫殿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文同的其他挽诗,如《仁宗皇帝挽诗十首》中的其他作品,以及其他宋代诗人为帝王所作的挽诗。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杜甫的《哀江头》进行对比,两者都是为帝王逝世而作的挽诗,但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