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6:40
原文展示:
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 原隰萧条草木衰,倚风浑类楚人悲。 便成孤愤终何事,且寄遥怀对此时。 千里暝阴云杳霭,一川寒影雁参差。 登临自不宜羁旅,更敢凭高剩作诗。
白话文翻译:
原野和低地都显得萧条,草木凋零,风吹过,感觉像是楚人的悲伤。 即使心中充满孤独和愤怒,又能如何,只能将遥远的思念寄托在此刻。 千里的天空阴沉沉的,云雾缭绕,一条河流映着寒冷的影子,雁群飞过,参差不齐。 在这样的地方登高远望,本就不适合旅人,更何况我还敢在高处多作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在山城秋日远望时,感慨时事,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呈献给吴龙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同在山城(可能是指某个山区的城市)的一个秋天,他远望四周,感受到草木凋零的萧条景象,心中涌起孤独和愤怒,同时又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在这样的情感驱动下,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山城的萧条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愤怒,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原隰萧条草木衰”一句,以自然景象的衰败来象征诗人内心的凄凉。“千里暝阴云杳霭,一川寒影雁参差”则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增强了诗的忧郁氛围。最后两句“登临自不宜羁旅,更敢凭高剩作诗”,表达了诗人即使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创作的决心和勇气。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通过描绘秋日山城的萧条景象,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愤怒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人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创作,展现了他的决心和勇气。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倚风浑类楚人悲”中的“楚人悲”指的是什么? A. 楚国人的悲伤 B. 楚国人的快乐 C. 楚国人的愤怒 D. 楚国人的思念
诗中“便成孤愤终何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和愤怒 B. 快乐和满足 C. 平静和安宁 D. 思念和期待
诗中“且寄遥怀对此时”中的“遥怀”指的是什么? A. 遥远的思念 B. 遥远的旅行 C. 遥远的风景 D. 遥远的回忆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