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1:19
兴云榆荚晚,烧薙杏花初。
滮池侵黍稷,谷水播菑畲。
六月蝉鸣稻,千金龙骨渠。
含风摇古度,防露动林于。
云层在傍晚时分聚集,榆树的嫩荚已经成熟;
灼热的阳光下,杏花刚刚开放。
滮池的水已浸润了黍稷,谷水开始流向田畴。
六月的蝉鸣声声响起,稻田间的千金龙骨水渠也在流淌。
微风轻拂,古老的渡口微微摇动,
防露的草木在林中轻轻摇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及的“千金龙骨渠”,可能暗指古代对水利的重视,龙骨象征着强大的基础设施,体现了诗人对农业和水利工程的赞美。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号长风,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歌、散文及辞章,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风格清新脱俗。庾信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正值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农业生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农田的繁荣,表达了对乡土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该诗通过描绘夏季晚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热爱。首句“兴云榆荚晚”以“云”和“榆荚”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氛围,展示了晚霞中的自然景象。接下来的“烧薙杏花初”则利用“烧”字,传达出阳光照射下花朵的娇艳,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随后的描写中,诗人借助“滮池侵黍稷”和“谷水播菑畲”展示了农田的丰收景象,生动地描绘出夏季的富饶。这使得读者不仅感受到自然之美,更感受到农业的繁荣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劳动成果的赞美。
“六月蝉鸣稻”一句,蝉鸣声声响起,给炎热的夏日增添了生动的音律。最后两句“含风摇古度,防露动林于”则以风和林木的动态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给人以清新之感。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庾信卓越的诗歌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农业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对乡土情怀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兴云榆荚晚”描绘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千金龙骨渠”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富贵
B. 水利的重要性
C. 贸易
D. 农田的贫瘠
诗中提到的“六月蝉鸣稻”表现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