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7:37
蝶恋花 送春用赵栗夫韵
作者: 龚鼎孳 〔明代〕
帘外游丝飞去了。打叠闲愁,断送啼莺晓。
一曲画栏银月小,玳床人倦残春杳。
生怕金铃催宿鸟。叫过三更,月与花都少。
斜倚博山幽恨悄。双眉做就堆烦恼。
窗帘外的游丝已经飞走。把无尽的闲愁叠成一堆,送走了清晨啼叫的黄莺。
一曲悠扬的乐声在画栏旁回荡,银色的月光显得格外娇小,玳瑁床上人儿已经疲倦,残春似乎已经远去。
我生怕金铃声催促着夜莺归巢。过了三更,月光和花影都显得稀少。
我斜倚在博山石上,幽幽的怨恨显得无声无息。双眉紧锁,愁绪如山般堆积。
作者介绍:龚鼎孳,明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以细腻的笔触描摹情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末,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对生活的感慨。春天常常与生机、希望相连,而诗中的“残春”则体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此首《蝶恋花》充分展现了龚鼎孳的细腻情感和对春天的深切怀念。整首词以“游丝”开篇,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时间的流逝。游丝飞去,象征着春天的结束,随之而来的“闲愁”则是作者内心对春天的惆怅与失落。诗中细腻的描写,如“玳床人倦残春杳”,通过对床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无奈与疲惫,仿佛春天的美好已经被时间掩埋。
“生怕金铃催宿鸟”一句,体现了对夜莺的怜惜,金铃的催促让诗人感到无奈与悲伤,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诗的最后两句,双眉所聚,堆积的烦恼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忧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游丝”象征什么?
“生怕金铃催宿鸟”中的“金铃”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玳床”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蝶恋花 送春用赵栗夫韵》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