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释老六言十首》

时间: 2025-08-03 06:38:51

诗句

参请烧丹方士,瞻相多宝如来。

闻丹灶有声裂,入宝山空手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06:38:51

原文展示:

释老六言十首

参请烧丹方士,
瞻相多宝如来。
闻丹灶有声裂,
入宝山空手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去请教方士(道士),希望能学习炼丹的技术,仰望着如来佛(佛教的尊称),期待能够得到宝贵的真理。然而,当他听到炼丹灶发出的裂响声时,进入宝山却空手而归,没有得到他所期望的东西。

注释:

  • 参请:请求、拜访。
  • 烧丹方士:指炼丹的道士。
  • 瞻相:仰望、敬仰,指看待佛教中的如来。
  • 多宝:指佛教中的多宝如来,象征财富和吉祥。
  • 丹灶:炼丹的灶台。
  • 有声裂:听到裂响,象征着炼丹过程中的危险或失败。
  • 宝山:象征性地指代获取真理或财富的地方。

典故解析:

“多宝如来”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佛陀,通常象征着财富和佛法的珍贵。炼丹的方士常常被传说中赋予神秘的能力,能炼就长生不老的丹药,但实际生活中往往徒劳无功,“宝山空手回”则暗示着追求功名和财富的艰辛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以现实主义为主,作品多描绘社会生活、个人情感以及对历史的反思,风格沉稳。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追求理想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方士和如来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长生不老和财富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追求理想的艰辛与无奈。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单的四句,展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诗人在描写求道者向方士请教的过程中,展示了对炼丹术的渴望,以及对如来佛的敬仰。然而,现实的无情则通过“闻丹灶有声裂”和“入宝山空手回”两句得以体现,前者暗示了炼丹的失败,后者则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失落与空虚。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既有对道教炼丹文化的描绘,也有佛教信仰的渗透,展现了中世纪中国人对生命、财富和灵魂救赎的复杂思考。刘克庄在这首短小的诗中,运用了简练的语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体现了他对人生和理想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参请烧丹方士”:表达了诗人对方士的敬仰和请求,暗示了对长生的渴望。
  2. “瞻相多宝如来”:强调了向更高境界的追求,如来的崇高地位令人仰望。
  3. “闻丹灶有声裂”:揭示了炼丹的艰辛与危险,暗示了追求理想的痛苦。
  4. “入宝山空手回”:总结了追求的结果,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参请”和“瞻相”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宝山隐喻理想和追求,空手回则象征着理想的破灭。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情,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士:象征着追求不朽和智慧的人。
  • 如来:象征着理想和真理。
  • 丹灶:象征着追求过程中的艰辛与危险。
  • 宝山:象征着理想和财富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参请烧丹方士”指的是?
    • A. 请求方士炼丹
    • B. 拜访如来
    • C. 找寻财富
    • D. 参拜佛教
  2. “入宝山空手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成功的喜悦
    • B. 理想的破灭
    • C. 对财富的渴望
    •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偏向于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两者都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赠张佛千,佛千伴余游览数日 浣溪沙十一首 其五 浣溪沙 浣溪沙 用稼轩赠子文侍人笑笑韵,示歌姬笑笑 浣溪沙 礼赞之二 浣溪沙 试茶 浣溪沙 其二 浣溪沙·鹰窠河道中遇雨次丛碧韵 浣溪沙六首 其三 浣溪沙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辛字旁的字 鸿毳沉舟 包字头的字 走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深山长谷 纳坦 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欺良压善 转义 字形 包含施的成语 行字旁的字 观眉说眼 笑面夜叉 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愧颜 鸿渐之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