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0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02:59
出石壁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倚空山崭岩,平地石龃龉。
脩途绕危磴,千里无寸土。
山高不见日,雾重自成雨。
入壁天始明,出壁日过午。
青苍断崖谷,开豁见天宇。
稻田棋局方,梯山种禾黍。
道傍两三家,稍稍闻笑语。
始知在人寰,邂逅得徒旅。
倦仆饥欲啼,游子欢自许。
携孥老一廛,白发无处所。
何当把春犁,望月耕陇亩。
闭门了残年,危磴不复取。
在高耸的山崖旁边,平地上石头错落不齐。
修整的道路蜿蜒绕过陡峭的台阶,千里之外没有一寸土地。
高山遮住了阳光,浓雾重重,仿佛自己在下雨。
进入岩壁时天色刚刚亮,出来时太阳已过了正午。
青翠的悬崖谷中,突然开阔,看到广阔的天空。
稻田像棋盘一样方正,梯田上种着禾苗和黍米。
路边两三户人家,隐约传来笑语声。
这时才知道在人间,偶遇同行的旅人。
疲惫的仆人饥饿得想哭,游子自得其乐。
携带着孩子和年迈的父母,白发苍苍无处安身。
何时能够用春天的犁,仰望明月耕种田地?
闭门在家度过余生,险峻的台阶再也无法攀登。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君昊,号南溪,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豪放、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周紫芝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出石壁》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
《出石壁》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的诗。开篇以“倚空山崭岩”揭示了诗人所处的险峻环境,紧接着描绘了平地上石头的错综复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险恶。接下来的“脩途绕危磴,千里无寸土”则强调了跋涉的艰难,诗人似乎在此借景抒情,表达了生活的不易。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从山高雾重的阴郁中逐渐转向“入壁天始明”,象征着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保持着对光明的渴望。出壁时的“日过午”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犹如人生的旅程,时光匆匆而过。
后面的描写逐渐转向田园生活,诗人通过“稻田棋局方”以及“道傍两三家”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笑语声中的温暖让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诗人似乎在此找到了归属感。
最后两句“何当把春犁,望月耕陇亩”则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农耕生活的渴望,表现了对安宁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艰辛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在艰难的旅途中,逐渐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归属。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倚空山崭岩”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平坦的田野
B. 高耸的山崖
C. 大海的波涛
“倦仆饥欲啼”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疲惫与辛苦
C. 忧伤
诗中“何当把春犁,望月耕陇亩”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城市生活
B. 农耕生活
C. 旅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周紫芝的《出石壁》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周紫芝更加强调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归属感的渴望,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