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32
曾于西晋封中散,又向东吴作大夫。
浓翠自知千古在,清声谁道四时无。
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
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
我曾在西晋时被封为中散之职,又曾在东吴担任大夫。
浓郁的青翠色彩自古以来就存在,谁能说清脆的声音在四季中是无常的呢?
树枝低垂后,龙蛇般的老树显得苍劲有力,根部盘绕着,像爪子一样粗壮。
等到清秋时分,落日摇曳,才会和普通的树木比拼荣枯的变化。
廖匡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风格多为抒情和咏物,擅长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借松树的常青象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敬重。
这首《松》通过描绘松树的形态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松树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开头两句中,诗人提到自己曾在不同朝代担任过官职,暗示着他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经历的反思。接着,浓翠的松树象征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清脆的声音则暗示着松树在四季中的不变。后面的描写更为细腻,松树的枝干低垂、根部盘绕,展现出一种苍劲有力的生命状态。
整首诗通过松树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坚韧和对自然的敬仰。尤其在最后两句中,通过秋天的落日,诗人将松树与普通树木进行对比,强调了松树的独特之处,象征着在时间的长河中,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往往能够历久弥新。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松树的常青,也反映了诗人渴望追求长久生命意义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历史感,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思。
全诗通过松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反思,强调坚持与长久的价值。
“中散”指的是什么?
A. 官职
B. 一种树
C. 诗歌
D. 时代
诗中提到的“东吴”属于哪个历史时期?
A. 西汉
B. 东汉
C. 三国
D. 唐朝
松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短暂
B. 常青和坚韧
C. 消逝
D. 变化
王维《竹里馆》与廖匡图的《松》均以自然为题材,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理想的追求。王维的竹子象征清雅与孤傲,而廖匡图的松树则强调坚韧与长青,虽然主题相近,但表现出的情感基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