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二十七》

时间: 2025-04-27 13:22:51

诗句

蟹簖鱼梁近水垂。

更添渔具续天随。

西湖五柳陶羹好,争及东都宋嫂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2:51

江南春柳词七十二首 其二十七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原文展示:

蟹簖鱼梁近水垂。
更添渔具续天随。
西湖五柳陶羹好,
争及东都宋嫂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诗人提到在水边的蟹笼和鱼梁,渔具随时可用,仿佛与天相伴。西湖的五柳树下,陶渊明的羹汤美味无比,然而与东都的宋嫂相比,还是有所差距。

注释:

  • 蟹簖:一种捕蟹的工具。
  • 鱼梁:捕鱼的工具或场所。
  • 更添渔具:又增添了渔具,表示渔民的勤劳。
  • 西湖五柳:指的是西湖边的五棵柳树,象征着陶渊明的诗意。
  • 陶羹:陶渊明的羹汤,指其淡泊宁静的生活。
  • 东都宋嫂:指的是东都(即汴京)一位以做汤闻名的嫂子,表现出一种对比与羡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于江南,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江南水乡的风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正值江南春暖花开之时,诗人借此抒发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南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的“蟹簖鱼梁”描绘了水边的渔具,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渔业生活。接着,诗人提到增添渔具的情景,表达了渔民的勤劳与对生活的热爱。“西湖五柳陶羹好”一句,透出一种对陶渊明式隐逸生活的向往,而“争及东都宋嫂时”则通过对比,表现出东都生活的繁华与美味,暗含对城市生活的羡慕与追求。整首诗气韵悠然,情感真挚,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细腻与婉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蟹簖鱼梁近水垂。”:描绘水边的渔具,暗示着渔民的生活状态。
    • “更添渔具续天随。”:渔具的增添象征着生活的持续与希望。
    • “西湖五柳陶羹好。”:赞美西湖的自然之美与陶渊明的生活情趣。
    • “争及东都宋嫂时。”:通过对比,表达对东都生活的向往与对比。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渔具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渔民生活的热爱。
    • 对比:西湖与东都的美味和生活方式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生活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城市生活的羡慕。

意象分析:

  • 蟹簖:象征着江南的渔业文化和自然的富饶。
  • 西湖五柳:代表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陶渊明的理想。
  • 东都宋嫂:象征着城市的繁华与美味生活。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蟹簖”指的是什么?

      • A. 渔具
      • B. 诗人
      • C. 柳树
    2. 诗中提到的“西湖”与谁的羹汤相比?

      • A. 陶渊明
      • B. 宋嫂
      • C. 白居易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渔舟唱晚》王实甫
  • 诗词对比:

    • 比较周岸登的《江南春柳词》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两者均以江南水乡为主题,但周岸登更侧重渔民生活的细腻描绘,而张若虚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宏伟与意境的深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周岸登研究》
  • 《江南诗词集》

相关查询

访李公晦山居 柬人求驴子 再赠月蓬道人六言二首 杂咏一百首 其六 虞翻 临江使君陈华叟哀诗二首 其一 赠日者朱俊甫二首 用厚后弟强甫韵 观溪西子弟降仙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上十四吟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圜的词语有哪些 铁鎝 续凫断鹤 遗寝载怀 破瓦寒窑 班荆道旧 酉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一登龙门 戏歌 烈山氏 接武 单耳刀的字 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食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划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