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1:57
初秋书感
作者: 陆游 〔宋代〕
流年冉冉不容追,
余息厌厌只自知。
马革裹尺违壮志,
鹿门采药卜幽期。
林蝉委蜕仙何远,
巢燕成雏去已迟。
触事尔来多感慨,
北窗闲赋早秋诗。
时光流逝,令人无法追忆,
我心中的疲惫,唯有我自己明了。
壮志未酬,马革裹尸,才显得多么可惜,
在鹿门山采药,也只是在寄托幽静的期望。
林中的蝉蜕变成仙,何其遥远,
燕子巢中的雏鸟,却已迟迟不能离巢。
每当触碰到这些事情,心中总是感慨颇多,
在北窗下随意吟咏,写下这首早秋的诗篇。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尤其是在经历了南宋的沦陷后,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初秋书感》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其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和个人磨难之际,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未果的无奈。
《初秋书感》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开篇便以“流年冉冉不容追”引出主题,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到无奈与焦虑,似乎在提醒读者要珍惜当下。接着,诗人用“马革裹尺”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失落感,展现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痛惜。
在随后的句子中,诗人提到“鹿门采药”,这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清静生活的追求。蝉的蜕变与燕子的成长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最后,诗人在“北窗闲赋”中展示了一种清幽的生活态度,尽管感慨万千,仍不失写诗的乐趣。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深沉而细腻,表现出诗人在秋天的思索与感悟,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陆游不仅用诗歌记录了个人的情感,也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伴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望。
《初秋书感》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陆游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鹿门”指的是?
A. 一处名山
B. 诗人的故乡
C. 采药的地方
D. 一种动物
“流年冉冉不容追”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什么态度?
A. 欣赏
B. 无奈
C. 期待
D. 忽视
《秋夕》
杜甫的《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意境,但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感慨,和陆游的《初秋书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者均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