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4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45:37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一个隐士夜晚枕着宝剑,听到它在静静地鸣响。
有人说这把剑会化作龙,真怕它在风雨中发怒,伤害那些狂妄的敌人。他不禁感慨,想要远征。
他拿起酒杯,想要为这把宝剑祭酒,难道没有明白的人,能在此时出面支持他吗?
这匣子里还有余地,为什么要为它鸣不平呢?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生于动荡时期,他的作品多反映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对宝剑的描写,表达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激昂报国情怀的心情。
《宝剑吟》通过对宝剑的描写,表达了陆游内心深处的理想和抱负。开篇“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设置了一个孤独而宁静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剑的依赖与情感。剑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诗人理想与抱负的载体。接下来的“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不然愤狂虏”,将剑的力量与诗人的愤懑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愤怒。
“取酒起酹剑”,这一句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诗人以酒祭剑,表达了对剑的尊重和对理想的向往。这里的“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更是流露出一种渴望,希望有志之士能够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最后一句“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表现出对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无力感。通过宝剑的象征意义,陆游不仅表达了个人的理想与抱负,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幽人”在诗中指的是:
A. 隐士
B. 战士
C. 诗人
诗中“取酒起酹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剑的敬仰与祭奠
C. 对酒的喜爱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个人的孤独
B. 报国情怀与理想
C. 对敌人的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宝剑吟》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抱负的渴望,但陆游更加强调对国家的忧虑,李白则更多表现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蕴含着强烈的个人情感与历史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