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儿啼索饭》

时间: 2025-04-30 05:06:33

诗句

饱暖君恩岂不知,小儿穷惯只长饥。

朝朝听得儿啼处,正是炊粱欲熟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6:33

原文展示:

儿啼索饭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饱暖君恩岂不知,小儿穷惯只长饥。
朝朝听得儿啼处,正是炊粱欲熟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难道不知道在温饱的生活中,有多么的恩惠吗?而那些贫穷的孩子总是习惯于饥饿。每天早晨听到孩子的哭声,正是锅里米饭快要熟的时候。

注释:

  • 饱暖:温饱,指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 君恩:对生活富足的人的恩惠。
  • 穷惯:习惯于贫穷的生活。
  • 儿啼处:孩子哭泣的地方。
  • 炊粱:煮米饭,指做饭的过程。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宋代社会中贫富差距的现象,尤其是对儿童的关怀和对贫困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延之,号诚斋,浙江婺州人,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现实生活细致的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和贫富差距加大,使得诗人对儿童的困境产生深刻的思考,意在引起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

诗歌鉴赏:

《儿啼索饭》体现了杨万里对儿童生存困境的深刻关怀。诗中前两句“饱暖君恩岂不知,小儿穷惯只长饥”将富足与贫穷的对比鲜明地展现出来,抨击了社会对贫困儿童的漠视。诗人通过“儿啼”这一形象,表现出无辜儿童的苦楚,这一呼唤不仅仅是对食物的索要,更是对温暖和关爱的渴望。最后两句“朝朝听得儿啼处,正是炊粱欲熟时”则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巧妙地将儿童的哭声与炊饭的时机联系起来,暗示着生活中的不公与对比:即使在丰盛的时刻,也有孩子在饥饿中哭泣,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心痛。整首诗以简单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饱暖君恩岂不知:你生活在富足中,难道不知道这份温饱的恩惠吗?
  • 小儿穷惯只长饥: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孩子们早已习惯于饥饿的生活。
  • 朝朝听得儿啼处:每天早晨听到孩子们在哭泣的地方。
  • 正是炊粱欲熟时:正是米饭快要熟的时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饱暖”与“穷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题。
  • 拟人:将孩子的哭声与生活的无情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儿童饥饿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贫富差距的无奈与批判,传递出一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关怀。

意象分析:

  • 儿啼:象征无辜与苦难,代表着贫困儿童的生活状况。
  • 炊粱:象征富裕与温饱,反映出良好的生活条件与贫困之间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贫富差距
    c) 爱情故事

  2. “饱暖君恩岂不知”中的“君”指的是?
    a) 朋友
    b) 生活富足的人
    c) 政府

  3. 诗中提到的“儿啼”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孩子的快乐
    b) 孩子的饥饿
    c) 孩子的玩耍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关注贫困与人道主义,描绘了困境中的人们。
  • 白居易的《卖炭翁》:通过一位卖炭翁的故事,反映了社会的无奈与悲哀。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儿啼索饭》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关注社会问题,但前者更聚焦于儿童的饥苦,而后者则是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两者都以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湿红笺纸回纹字 浣溪沙 御街行 胡捣练 采桑子·当时月下分飞处 玉楼春 采桑子·心期昨夜寻思遍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 点绛唇·湖上西风 蝶恋花·千叶早梅夸百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卧狼当道 羊字旁的字 宋才潘面 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少牢 造物者 包含途的成语 臣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说是道非 假发 寸字旁的字 勇于私斗,怯于公愤 小字头的字 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浩蝩 心醉神迷 烧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