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变竹枝词九首之九》

时间: 2025-04-22 18:57:28

诗句

蒹葭被洲渚,凫鹜方容与。

但闻歌竹枝,不见题鹦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8:57:28

原文展示

变竹枝词九首之九
作者: 贺铸

蒹葭被洲渚,凫鹜方容与。
但闻歌竹枝,不见题鹦鹉。


白话文翻译

在芦苇荡的洲渚上,游荡着鸭子和水鸟。
只听见竹枝上的歌声,却看不见那写着鹦鹉的题词。


注释

  • 蒹葭:指芦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 洲渚:洲,指水中小陆地;渚,指水中的小岛。
  • 凫鹜:凫是鸭子的意思,鹜是水鸟的总称。
  • 歌竹枝:指竹枝上唱的歌,象征着一种轻快的情绪。
  • 题鹦鹉:指写下鹦鹉的诗句,鹦鹉常被用来比喻文采斐然的诗文。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蒹葭”一词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着柔美而又坚韧的生命。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字方回,号渔洋,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贺铸的创作高峰期。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使得他的诗词多有抒情,富有哲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诗的前半部分“蒹葭被洲渚,凫鹜方容与”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边场景,芦苇轻轻摇曳,水鸟自在游弋,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但闻歌竹枝,不见题鹦鹉”则暗示了一种孤独与失落。虽然听到竹枝上的歌声,但却无法看到丝毫的诗意与文采,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失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诗中简单的词汇和自然的意象,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蒹葭被洲渚”:描绘水边的芦苇丛,生动展现自然的宁静。
  2. “凫鹜方容与”:水鸟在水面上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
  3. “但闻歌竹枝”:突转,虽然听到竹枝上悠扬的歌声,但缺乏视觉的具体景象。
  4. “不见题鹦鹉”:暗示没有看到华丽的诗句,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孤寂。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芦苇和水鸟的描写生动形象,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象。同时,使用对比手法,前后两句的转变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与失落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蒹葭:象征柔美与坚韧,代表自然的生命力。
  • 洲渚: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安逸。
  • 凫鹜:水鸟象征自由与洒脱。
  • 歌竹枝:象征诗意与美好,反映出内心渴望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蒹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山
    • D. 一种水
  2. 诗中“凫鹜”指的是什么?

    • A. 鳄鱼
    • B. 鸭子和水鸟
    • C. 乌鸦
    • D. 鹦鹉
  3. 诗中提到的“歌竹枝”象征着什么?

    • A. 寂寞
    • B. 美好与诗意
    • C. 忧伤
    • D. 生活的琐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由刘禹锡所作,对竹枝的描写同样生动。
  • 《江雪》:柳宗元的作品,表现出同样的孤独与自然景象的结合。

诗词对比

  • 贺铸《变竹枝词》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在表达情感上都运用了自然意象,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贺铸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示孤独与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贺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浪淘沙令 浪淘沙 专诸巷看谷梁买鼓槌 浪淘沙 其四 浪淘沙 春晚 浪淘沙 芦花 浪淘沙 浪淘沙·盆兰及海棠着花,拈此宠之 浪淘沙 浪淘沙 临川吊小晏,即次其“丽曲醉思仙”韵 浪淘沙 水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运弁 时运不齐 皇位 势不两存 凤骨龙姿 无字旁的字 体循环 收旗卷伞 海立云垂 冲流 颐养神性 矢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