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8:5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8:57:28
变竹枝词九首之九
作者: 贺铸
蒹葭被洲渚,凫鹜方容与。
但闻歌竹枝,不见题鹦鹉。
在芦苇荡的洲渚上,游荡着鸭子和水鸟。
只听见竹枝上的歌声,却看不见那写着鹦鹉的题词。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蒹葭”一词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着柔美而又坚韧的生命。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作者介绍:贺铸,字方回,号渔洋,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贺铸的创作高峰期。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使得他的诗词多有抒情,富有哲理。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诗的前半部分“蒹葭被洲渚,凫鹜方容与”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边场景,芦苇轻轻摇曳,水鸟自在游弋,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但闻歌竹枝,不见题鹦鹉”则暗示了一种孤独与失落。虽然听到竹枝上的歌声,但却无法看到丝毫的诗意与文采,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失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诗中简单的词汇和自然的意象,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芦苇和水鸟的描写生动形象,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象。同时,使用对比手法,前后两句的转变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与失落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蒹葭”指的是什么?
诗中“凫鹜”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歌竹枝”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