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4:53
怕展登楼眼。西风外乱愁如草难剪。重阳近也,茱萸待插,雁行凄断。惊心满地烽烟,又怅望家山梦远。料泪波流向潇湘,修篁秾翠都染。纵教掷锦徵歌,筹花斗酒,人意先懒。幽兰结佩,残荷制服,落英抄饭。芳情信美何用,莫一例霜啼露泫。拚今生冷坐枯吟,年涯暗遣。
我害怕在楼上眺望,西风吹来,愁绪像杂草一样难以剪断。重阳节快到了,茱萸花还待插上,天边的雁阵显得凄凉而断裂。烽烟四起,令我心惊,望着遥远的家乡,心中满是失落和惆怅。泪水也许会流向潇湘,竹林的翠绿也随之被染上忧愁。即使让我去吟唱华丽的歌谣,举杯斗酒,但人们的心情早已懒散。幽兰虽美,却已结了佩饰,残荷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落花纷飞,犹如抄饭。这样的芳情美好又有什么用呢?不如让霜露的哀啼来滋润我的心灵。拼尽今生冷坐吟唱,岁月暗暗流逝。
袁思亮,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见称。其诗常涉及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抒发对时事的关注与对生活的感慨。
该诗作于秋季,正值重阳节前夕,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动荡与哀伤。
《宴清都·秋感》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西风外乱愁如草难剪”开头便以秋风引入,映衬出愁苦的心情,紧接着提到重阳节的茱萸花,更是加深了思念之情。接下来的“雁行凄断”,通过雁阵的离去,隐喻了人们的离散和心中的孤独。
诗中“惊心满地烽烟”则直接指向了国家的动荡,烽烟四起,令人心惊,家乡的遥望充满了无奈与惆怅。“泪波流向潇湘,修篁秾翠都染”,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还暗示了自身情感的沉重。纵然有歌舞与美酒,但人们的心情却是懒散无力,体现了对现实的反思。
最后,诗人以“拚今生冷坐枯吟”结束,表明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孤独。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动荡与哀伤。这种情感通过秋天的意象得以展现,使得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秋意与感伤。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雁行凄断”中“雁”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品
诗中提到的“潇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山
C. 一座城
D. 一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