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1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17:51
宴清都 曝日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雪后同云尽。遥村外早霞一缕红晕。
紫扉才启,晨曦初赫,冻消霜轸。
结茆恰傍阳坡,喜黄土泥墙簇紧。
有三两溪友山翁,窄篱矮屋邻近。
閒邀趁燠迎暄,藜羹年糁,浊酒新酝。
沙融涧暖,情亲话软,无愁无闷。
路旁多少行客,笑马首冰花胶鬓。
总不如负旭南荣,风光较稳。
雪后,天空的云朵散去,远处的村庄被朝霞染上一抹红晕。
紫色的门才刚打开,晨曦初照,霜冻也渐渐消融。
小屋正好依偎在阳坡上,黄土泥墙显得格外紧凑。
有三两位溪边的朋友和山里的老翁,矮篱笆和小屋紧邻。
闲来邀他们一起享受温暖,吃藜蒿羹,喝刚酿的浊酒。
溪水融化,涧水温暖,大家谈笑无忧,无愁无闷。
路旁的行人,笑着骑马经过,马首上的冰花在阳光下闪烁。
总比不上迎接旭日东升的荣光,风光更加稳定。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10-约1680),字仲明,号白石,晚号青山,福建人。清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以清新典雅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宴清都 曝日》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春天的期盼。诗中描绘的是一幅温暖、宁静的乡村晨景,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宴清都 曝日》是一首描绘春日乡村晨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宁静而温暖的乡村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开篇“雪后同云尽”,即为营造出一种清新明朗的氛围,暗示春天的来临。接着,诗人通过对晨曦、泥墙、溪友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的恬静与美好。诗中“閒邀趁燠迎暄”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与和谐,体现了乡村人们的淳朴与友善。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尤其是“浊酒新酝”的描写,更是强调了生活的简单与快乐,酒的浑厚象征着人情的浓厚。最后,诗人以“总不如负旭南荣”结束,强调了对自然美和人际关系的珍视,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情感温暖而真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扉”指的是什么?
A. 一扇红色的门
B. 一扇紫色的门
C. 一扇绿色的门
D. 一扇黄色的门
“浊酒新酝”中的“新酝”指的是什么?
A. 新酿的酒
B. 新鲜的水
C. 新鲜的食物
D. 新鲜的空气
诗人通过“路旁多少行客”表达了什么?
A. 对旅行的向往
B. 生活的流动性
C. 对客人的欢迎
D. 对行人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侧重于清晨的静谧与生命的复苏;而陈维崧的《宴清都 曝日》则更加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系与乡村的生活气息。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哲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