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双桃寄鞏经略三首》

时间: 2025-04-23 07:38:51

诗句

世间固有无情物,天上宁无有慾仙。

想得武陵人去后,精神交感此因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38:51

原文展示:

双桃寄鞏经略三首
作者:姜特立

世间固有无情物,
天上宁无有慾仙。
想得武陵人去后,
精神交感此因缘。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世界上,自然有一些无情的事物;
在天上,岂会有没有欲望的神仙呢?
想起武陵人离去之后,
我的灵魂与他产生了共鸣,这就是因缘。

注释:

  1. 世间固有无情物:世上本有一些无情的事物。
  2. 天上宁无有慾仙:在天上,难道就没有不贪欲的仙人吗?
  3. 武陵人:指的是《桃花源记》中的隐士,象征着逃避尘世喧嚣的人。
  4. 精神交感此因缘:当我的心灵与他相通时,这就是一种因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元嗣,号青子,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脱俗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繁华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世间无常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双桃寄鞏经略三首》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情的感慨和对人际情感的深思。首句“世间固有无情物”开宗明义,指出了世间存在的冷漠与无情,这种无情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反映了人心的淡薄。接下来的“天上宁无有慾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质疑是否真的存在没有欲望的神仙,反映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怀疑。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想起《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隐逸生活,表达了他内心对那种恬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精神交感此因缘”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相融合,展现了心灵的共鸣与因缘的深邃。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现实的感慨,更是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间固有无情物:强调世间存在着无情的事物,暗示人们的冷漠。
  2. 天上宁无有慾仙:质疑理想中的仙人是否真的存在,反映人对世俗欲望的无奈。
  3. 想得武陵人去后:提到武陵人,暗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精神交感此因缘:表达了心灵的共鸣和人与人之间因缘的感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世间固有无情物,天上宁无有慾仙”,形成对称。
  • 比喻:将无情事物与人心情感进行对比,深化主题。
  • 引典:借用武陵人的意象,增强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无情世态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探讨人在世间的情感与欲望的矛盾,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无情物:象征世间的冷漠和无奈。
  2. 慾仙:代表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 武陵人:隐士的象征,代表逃避尘世的生活。
  4. 精神交感:心灵的共鸣,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友情
    B. 无情与欲望
    C. 自然之美
    D. 生命的意义

  2. “武陵人”出自哪部作品? A. 《红楼梦》
    B. 《桃花源记》
    C. 《离骚》
    D. 《春江花月夜》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姜特立的诗歌更注重对人际情感的探讨,而陶渊明则强调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和谐。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苗子居运判归宿州同赴武康西县道中奉寄 毛老斗牛 骆谷 吕惠穆挽诗四首 六月十日中伏玉峰园避暑值雨 柳枝 柳池赠丁絪 临阛阁 临高台 梁信羯鼓小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激光器 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蒙保 饮胆尝血 凵字底的字 刮垢磨光 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侂生 韭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说古谈今 瑞露 幾字旁的字 屹栗 混淆黑白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