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0:54
圣道灰秦燎,残编出汉初。
混茫千古意,破碎百家书。
中镝无多语,操戈亦太疎。
升堂得玄解,伴子带经锄。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圣道已经被秦朝的灰烬所熄灭,残存的文献是汉初的遗留。
千古的思想变得模糊不清,经典的书籍也已破碎。
在中流砥柱的地方几乎没有多余的话语,拿起武器也显得太过疏远。
走上高堂便能得到深奥的理解,与你的孩子一起耕耘并带着经典的农具。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时期,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圣道沦丧和文化破碎的忧虑。诗的开头提到“圣道灰秦燎”,用灰烬象征秦朝的灭亡,暗示正义与道德的消失。接下来,诗人提到“残编出汉初”,显示出对汉初文化的珍视,显然是对历史的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混茫千古意,破碎百家书”则表达了对古代思想的迷茫和对经典的遗失感叹。在接下来的句子中,“中镝无多语,操戈亦太疎”,诗人用“镝”和“戈”来象征战斗与言语的匮乏,反映出社会上的沉默与无力感。
最后两句“升堂得玄解,伴子带经锄”则寓意着对未来的寄托,尽管历史的教训沉重,但仍希望能够在教导子女的过程中获得智慧与理解,重建一片生机勃勃的文化传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期望,寄托了对未来的希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圣道”指的是什么?
A. 文化遗产
B. 正义的道理
C. 武器
D. 农具
“混茫千古意,破碎百家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历史的迷茫与失落
C. 对战争的渴望
D. 对政治的赞美
“升堂得玄解”中的“玄解”指的是什么?
A. 深奥的理解
B. 简单的道理
C. 农业知识
D. 战斗技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但李流谦的作品更加注重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而王之涣则侧重于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李流谦的诗语气沉重,王之涣则显得更加豪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