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8:13
又和宋侯三首
刘克庄
铃斋教令得民和,月色今宵十倍多。
节物人家俱插柳,霁华田舍可鞭禾。
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
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
全诗翻译:
铃斋的教导让百姓和睦,今晚的月色显得格外明亮。
节日时节,家家户户都插上柳枝,晴朗的田野里可以看到禾苗茁壮。
坐在这里的客人们醉了,翩翩起舞;
路边的花儿盛开,轻轻地唱着歌。
即使老子也值得一提,我夜归时已经听见木鱼的声音。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栋,号铃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色。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欢愉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表达了对人世间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欢快的氛围为特点,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节日场景。开篇即以“铃斋教令得民和”引入,既指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立场,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和谐的关注。月色的描绘,增加了夜晚的美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氛。
接着,诗人描绘了节日中家家户户插柳的景象,表明人们在节日中共同参与、共享欢乐。通过“霁华田舍可鞭禾”,诗人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禾苗的茁壮象征着希望和丰收。
在描写宴席中的客人时,诗人用“醉僛僛舞”形象生动地勾勒出醉酒后的欢快场面,展现了人们在节日欢乐中尽情享受的情景。而“陌上花开缓缓歌”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欢快的气氛,花开的意象不仅美丽,而且与歌声相伴,形成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最后,“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道教哲理的认同,也暗示了夜归的宁静与思考,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哲理的思考,令人沉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世间和谐、自然美好的向往,以及对节日欢乐气氛的赞美。诗人在欢愉的场景中,融入了道教的哲理思考,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铃斋”指的是:
A. 一个地方
B. 一种饮料
C. 诗人的书斋
D. 一种乐器
诗中提到的“老子”象征着:
A. 诗人的朋友
B. 道教哲理
C. 历史人物
D. 一种动物
诗中“陌上花开缓缓歌”描绘的意象主要表达了:
A. 花儿的凋谢
B. 春天的到来
C. 人们的欢快
D. 夜晚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