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又和宋侯三首》

时间: 2025-04-29 12:48:13

诗句

铃斋教令得民和,月色今宵十倍多。

节物人家俱插柳,霁华田舍可鞭禾。

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

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8:13

原文展示

又和宋侯三首
刘克庄

铃斋教令得民和,月色今宵十倍多。
节物人家俱插柳,霁华田舍可鞭禾。
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
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铃斋的教导让百姓和睦,今晚的月色显得格外明亮。
节日时节,家家户户都插上柳枝,晴朗的田野里可以看到禾苗茁壮。
坐在这里的客人们醉了,翩翩起舞;
路边的花儿盛开,轻轻地唱着歌。
即使老子也值得一提,我夜归时已经听见木鱼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铃斋:指刘克庄的书斋,取意为清静雅致之所。
  • 教令得民和:教诲和法令使得人民和谐相处。
  • 节物:指节令和节日的景象。
  • 插柳:在春天时节,插柳是习俗之一,象征生机和希望。
  • 霁华:雨后天晴,空气清新。
  • 鞭禾:比喻禾苗茁壮成长。
  • 僛僛舞:形容醉酒状态下的舞姿,轻盈飘逸。
  • 木鱼:一种佛教用具,敲击时发出声音,象征修行或超脱。

典故解析

  • 老子:指道教创始人老子,象征智慧与哲理,诗中提及老子,表明一种对道教思想的尊重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栋,号铃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欢愉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表达了对人世间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欢快的氛围为特点,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节日场景。开篇即以“铃斋教令得民和”引入,既指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立场,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和谐的关注。月色的描绘,增加了夜晚的美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气氛。

接着,诗人描绘了节日中家家户户插柳的景象,表明人们在节日中共同参与、共享欢乐。通过“霁华田舍可鞭禾”,诗人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禾苗的茁壮象征着希望和丰收。

在描写宴席中的客人时,诗人用“醉僛僛舞”形象生动地勾勒出醉酒后的欢快场面,展现了人们在节日欢乐中尽情享受的情景。而“陌上花开缓缓歌”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欢快的气氛,花开的意象不仅美丽,而且与歌声相伴,形成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最后,“老子尚堪牵率在,夜归已有木鱼过”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道教哲理的认同,也暗示了夜归的宁静与思考,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哲理的思考,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铃斋教令得民和:铃斋的教诲和法令使百姓和睦。
  2. 月色今宵十倍多:今晚的月色显得格外明亮。
  3. 节物人家俱插柳:节日时节,家家户户都插上柳枝。
  4. 霁华田舍可鞭禾:晴朗的田野里可以看到禾苗茁壮。
  5. 坐中客醉僛僛舞:坐在这里的客人们醉了,翩翩起舞。
  6. 陌上花开缓缓歌:路边的花儿盛开,轻轻地唱着歌。
  7. 老子尚堪牵率在:即使老子也值得一提。
  8. 夜归已有木鱼过:我夜归时已经听见木鱼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色十倍多”比喻今夜的美好。
  • 拟人:花儿在“缓缓歌”,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坐中客醉僛僛舞,陌上花开缓缓歌”,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世间和谐、自然美好的向往,以及对节日欢乐气氛的赞美。诗人在欢愉的场景中,融入了道教的哲理思考,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铃斋:象征着清雅、宁静的生活环境。
  • 月色:象征着美好与宁静,常用以描绘夜晚的诗意。
  • :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象征丰收与富饶。
  • :表现欢快、放松的状态。
  • :象征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木鱼:象征着宗教的修行与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铃斋”指的是: A. 一个地方
    B. 一种饮料
    C. 诗人的书斋
    D.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老子”象征着: A. 诗人的朋友
    B. 道教哲理
    C. 历史人物
    D. 一种动物

  3. 诗中“陌上花开缓缓歌”描绘的意象主要表达了: A. 花儿的凋谢
    B. 春天的到来
    C. 人们的欢快
    D. 夜晚的宁静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社会的动荡,但更倾向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又和宋侯三首》相比较,后者更多表现节日的欢快气氛,而前者则更注重离别的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主人司空见和未开牡丹,辄却奉和 题未开牡丹 看牡丹二首 题梅岭泉 主人司空见和未开牡丹辄却奉和 看桑 柳(十一首) 老松 春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童羁 灭性 鬥字旁的字 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金瓶素绠 夜而忘寝 敞胸露怀 应对不穷 包含艳的成语 终其天年 善体下情 包含卢的词语有哪些 深根固蒂 支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淫猥下流 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