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7:12
惜黄花慢 越山菊会
作者: 陈永正
泪睫莹秋。动赋情只在暮雨湖楼。
媚寒香浅,褪黄瘦减,一枝最好,欹袅钗头。
误人岂独伊眉妩,更难耐娇盼轻投。
思悠悠。倚阑傍水,都是温柔。
从之宛在中洲。怅旧期不信,蹇为谁留。
自怜娟丽,乱烟篱落,相将怨楚,乔木山丘。
霜痕待剪同心寄,恐飞浪犹阻行舟。
注远眸。雁行欲度南州。
泪水在睫毛上闪烁,秋天的情感在暮雨中的湖楼里流动。
清冷的香气不再浓郁,黄花也因寒冷而渐渐枯萎,唯有一枝最为娇美,轻轻倾斜着如同钗头。
误人之心的不只是她的美貌,更难忍的是她那期待的眼神轻轻投来。
思绪绵绵,倚在栏杆旁边,水边的景致尽显温柔。
跟随她的身影仿佛在中洲游荡,怅然旧时的约定无法再信,究竟是为了谁留恋这里?
我怜惜她的娇美,烟雾弥漫的篱落中,心中怨恨着那高大的山丘。
霜痕待剪,想寄托同心的情意,唯恐飞浪仍然阻碍我的行舟。
注视远方,雁阵欲飞越南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雁行”象征着离别和思念,古诗中常用大雁迁徙来隐喻人间的离合与情感的缠绵。
作者介绍
陈永正,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意象的搭配。
创作背景
《惜黄花慢》创作于一个秋天的下午,诗人在湖楼中凝望着外面的景色,感受到秋天的冷意和情感的细腻变化,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惜黄花慢》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情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诗中开篇即以“泪睫莹秋”引入,浓厚的情感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深刻。诗人用“暮雨”来渲染氛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媚寒香浅,褪黄瘦减”描绘了秋天的凋零与冷清,仿佛在诉说着人的感情随着季节的变迁而逐渐消逝。接着,诗人用“误人岂独伊眉妩”表达了对美人的怜惜与无奈,情感的细腻程度令人动容。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往日的约定与现实的无奈,“怅旧期不信,蹇为谁留”道出心中对旧情的惋惜与无奈。在“霜痕待剪同心寄”中,霜痕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心的冷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更加显露无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秋天的凋零之美与人心的脆弱,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痛苦的思念,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失去的哀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泪睫”是指什么?
A. 眼泪在眼中
B. 眼泪在睫毛上
C. 眼泪流淌
D. 眼泪干涸
“媚寒香浅”中的“寒香”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香气
B. 清冷而淡薄的香气
C. 迷人的香气
D. 甜美的香气
诗中“怅旧期不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往日约定的失望
C. 对美好的向往
D. 对现实的接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对比,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后者则展现了豪情壮志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两者在情感的表现上各有千秋,但都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失去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