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0:46
原文展示:
南行三百里,举首白云端。大壑连阴霭,中天峙碧峦。夜潮千嶂闭,明月九江寒。更就东林㝛,萧条钟磬阑。
白话文翻译:
向南行进三百里,抬头望见白云飘浮在高空。巨大的山谷被阴云笼罩,天空中央矗立着碧绿的山峰。夜晚的潮水在千山之间涌动,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寒冷的九江。继续前往东林寺过夜,那里钟声和磬声在寂静中回荡。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鼐(1731-1815),清代文学家,字姬传,号惜抱轩,安徽桐城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行途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旅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姚鼐在南行途中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旅途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行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旅途的深思。诗中“南行三百里”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行程,而“举首白云端”则以仰望的视角,引入了高远的天空和飘浮的白云,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下来的“大壑连阴霭,中天峙碧峦”进一步以壮阔的笔触描绘了山谷和山峰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夜晚的“夜潮千嶂闭,明月九江寒”则通过潮水和月光的意象,传达了旅途的孤寂和寒冷。最后,“更就东林㝛,萧条钟磬阑”以东林寺的钟磬声作为结尾,增添了一丝宗教的宁静和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姚鼐山水诗的特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旅途的深思。诗中通过对白云、山谷、山峰、潮水、月光等意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旅途的孤寂和寒冷,以及对宗教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举首白云端”中的“白云端”比喻什么? A. 高远的天空 B. 飘浮的云朵 C. 山峰的顶端 D. 大海的尽头
诗中“夜潮千嶂闭”中的“闭”字赋予了什么以人的动作? A. 山嶂 B. 夜潮 C. 明月 D. 钟磬
诗中“更就东林㝛”中的“东林”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 B. 一座寺庙 C. 一条江 D. 一片森林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