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芳草平沙》

时间: 2025-04-27 14:35:20

诗句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

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

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5:20

原文展示:

踏莎行·芳草平沙
作者: 张翥 〔元代〕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
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
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白话文翻译:

在芳草平坦的沙滩上,斜阳映照着远处的树木,桃叶无情地漂流在江边的渡口。醉酒之后,扶着木兰舟,却无法消去心中的愁苦,也无法留住那离去的人。微弱的东风中,柳絮随风飘舞,明天我还要再去寻找那吹笙的路。碧蓝的天空下,红雨纷飞,小楼已然空寂,春光已然来临,令人心醉神迷。


注释:

  • 芳草平沙: 形容生机盎然的草地与沙滩相结合的美景。
  • 斜阳: 夕阳的光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无情桃叶: 桃叶象征离别的无情,寓意对失去的人的惋惜。
  • 木兰舟: 一种舟船,象征着游荡与漂泊的生活。
  • 薄劣东风: 微弱的东风,带来春天的气息却显得无力。
  • 夭斜落絮: 柳絮随风飘舞,形象生动,描绘春天的景象。
  • 碧云红雨: 碧云寓意晴朗的天空,红雨则可理解为春天的细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字文甫,号止庵,兼擅诗词与散文,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之景。

创作背景:

《踏莎行·芳草平沙》创作于元代,正值春天,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忧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情感的关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表露,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奈。开篇描绘“芳草平沙”,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斜阳照射下,远处的树木显得愈加温柔。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无情桃叶”则转为对离别的感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诗中“醉来扶上木兰舟”一语,生动地描绘了那种欲醉无醉的情感,似乎是在酒中寻找慰藉,却发现愁苦依然存在。

在后半部分,诗人更是通过“薄劣东风”与“夭斜落絮”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脆弱与短暂。明日再寻“吹笙路”的愿景,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一句“春光已到销魂处”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哲理的深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 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宁静与美好。
  2. 无情桃叶江头渡: 桃叶漂浮,暗示离别的无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3. 醉来扶上木兰舟: 描绘醉酒后的迷茫与无助,象征着生活的漂泊与不安。
  4. 将愁不去将人去: 愁苦难以消去,而人却已离去,表现出对失去的无奈。
  5.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 描绘春日的微风与柳絮,表现春天的脆弱。
  6. 明朝重觅吹笙路: 期待明日的美好,却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7. 碧云红雨小楼空: 空楼映衬出春天的美丽与寂寞,传达时间的无情。
  8. 春光已到销魂处: 春天的美好令人心醉,但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桃叶比作无情,暗示离别。
  • 拟人: 让春风、柳絮具有人情味,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 描述自然景象时,使用对仗手法,增强诗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离别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 代表生机与希望,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 桃叶: 象征离别,传达情感的无奈。
  • 木兰舟: 象征漂泊与孤独,表现对归属的渴望。
  • 东风: 代表春天的气息,同时也表现微弱的生命力。
  • 碧云红雨: 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情桃叶”象征什么? A. 美好
    B. 离别
    C. 友情

  2. “碧云红雨”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3. 诗中提到的“木兰舟”象征着? A. 归属
    B. 漂泊
    C. 安宁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无题》 - 李商隐

诗词对比:

《春望》与本诗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杜甫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苦闷,而张翥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粗略解读:

张翥的《踏莎行》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离别的惋惜,而杜甫的《春望》则反映出历史动荡中的个人无奈与对未来的渴望。两者虽主题不同,但均展现了诗人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张翥诗文集》

相关查询

古思 上巳日曲江有感 夜听李山人弹琴 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卖花者 近别 弹琴 宫怨 / 闺怨 俞儿舞歌四首 其三 安台新福歌 太庙颂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剑及屦及 灶门 异宗 还玩 采字头的字 骇人听闻 畏威怀德 犒设 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春诵夏弦 烂额焦头 乙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秀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