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华山》

时间: 2025-04-26 02:33:40

诗句

岩翠凌云出迥然,岧峣万丈倚秋天。

暮风飘送当轩色,

晓雾斜飞入槛烟。

帘卷倚屏双影聚,镜开朱户九条悬。

画图何必家家有,自有画图来目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3:40

原文展示:

九华山
作者:郭夔 〔唐代〕

岩翠凌云出迥然,
岧峣万丈倚秋天。
暮风飘送当轩色,
晓雾斜飞入槛烟。
帘卷倚屏双影聚,
镜开朱户九条悬。
画图何必家家有,自有画图来目前。


白话文翻译:

九华山的翠绿岩石高耸入云,
如同万丈高峰依偎在秋天的天空。
傍晚的微风将窗外的色彩轻轻送来,
清晨的雾气斜飞,飘入了窗前的烟雾。
帘子卷起靠在屏风上,双重影子聚集在一起,
镜子打开,红色的门窗上悬挂着九条彩带。
画图何必每家每户都有,
自有美丽的画图展现在眼前。


注释:

字词注释:

  • 凌云:高耸入云。
  • 岧峣:形容山高峻。
  • :依靠、依偎。
  • :窗。
  • :正对。
  • 帘卷:帘子卷起。
  • 朱户:红色的门。
  • :悬挂。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更多是描绘自然景色,通过描绘九华山的壮丽与清晨、黄昏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九华山》创作于唐代,时代背景是唐代盛世,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普遍存在,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郭夔的《九华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九华山的壮丽与灵动。开篇的“岩翠凌云出迥然”,以“岩翠”勾勒出九华山的高耸与苍翠,给人一种直插云霄的感觉,仿佛与天相接。接下来的“岧峣万丈倚秋天”,通过“万丈”加强了山的巍峨,构建出一种巍峨高耸、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诗中的“暮风飘送当轩色,晓雾斜飞入槛烟”更是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晚风与晨雾交替,将一天的美景尽收眼底,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后面的“帘卷倚屏双影聚,镜开朱户九条悬”,则通过室内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呼应,意境更加深远。结尾的“画图何必家家有,自有画图来目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认为自然本身就是最美的画图,不必拘泥于人造的画作。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与归属感,体现了唐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九华山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成为古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岩翠凌云出迥然:描写九华山岩石的翠绿与高耸的形态,给人以清新、俊秀的感觉。
  2. 岧峣万丈倚秋天:强调山的高度与雄伟,似乎与秋天的天空融为一体。
  3. 暮风飘送当轩色:描绘傍晚时分,微风将窗外的色彩轻轻送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4. 晓雾斜飞入槛烟:清晨的雾气如烟雾般飘入窗前,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5. 帘卷倚屏双影聚:描绘室内情景,帘子卷起,双影相聚,暗示人与自然的融合。
  6. 镜开朱户九条悬:红色的门窗开启,似乎象征着通向美好景致的门。
  7. 画图何必家家有,自有画图来目前:认为自然本身就是最美的画,超越了人造之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的高耸比作与天相接,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帘卷倚屏双影聚,镜开朱户九条悬”,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暮风飘送”使自然元素具有人性化的特征,产生亲切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九华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翠: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暮风:代表时间的流逝,带来宁静的氛围。
  • 晓雾:象征新生与希望,清晨的雾气带来新的开始。
  • 朱户:象征门窗的开启,暗示着机遇与美好景象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岩翠凌云出迥然”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九华山的高耸
    • B. 晚风的轻柔
    • C. 早晨的雾气
  2. 诗中提到的“朱户”象征着什么?

    • A. 人工建筑
    • B. 机遇与美好
    • C. 过去的记忆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人造画作的美丽
    • B. 自然美的优越性
    • C. 画家的技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 孟浩然的《月落乌啼》

诗词对比:
郭夔的《九华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但前者更突出山的壮丽与气势,而后者则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沉静。两首诗都体现出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风格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发潭州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其二 酬韦韶州见寄 敬简王明府(甫尝为唐兴县宰王潜作客馆记疑即王明府) 东楼 花鸭 江梅 热三首 其三 寒峡 寄高三十五詹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烟霏雾集 慌慌急急 习焉弗察 四字头的字 包含慝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壳的词语有哪些 被出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肆开头的成语 朋甲 月字旁的字 包含际的成语 炳如观火 陷入僵局 劳改 癶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