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2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24:46
中秋夜遣怀
作者:卢震
芳晨谁共一壶倾,
片月孤臣相对清。
风里萧疏多白发,
树间淅沥有秋声。
梅花羌笛催诗思,
远杵寒砧动客情。
极目凄然怀故里,
高堂何日奉瑶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中秋夜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清晨时分,谁能陪我一起饮酒?皎洁的月光下,我独自一人,感到格外清静。风中传来阵阵萧瑟,白发苍苍的老者增添了几分凄凉。树木间的秋声细雨淅沥,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来临。梅花和羌笛的音色催动着我的诗思,远处的寒砧声则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极目远眺,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惆怅,何时才能在高堂之上奉上美酒,与亲友共饮呢?
作者介绍:卢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常以清丽、婉约著称,擅长抒情,与友人交往密切,常在月下、花前吟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之夜,正值秋季,月圆之时。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诗人在这一天却身处他乡,感到孤独和思乡之情,故而写下此诗。
《中秋夜遣怀》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在中秋节的深切思乡之情。诗人用“芳晨”“片月”等意象引入,营造出一个清新而又孤独的氛围。第一联通过质朴的问句“芳晨谁共一壶倾”,展现了作者在清晨时分的孤单,给人一种无奈与寂寞的感觉。接着,“片月孤臣相对清”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月亮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
第三、四联描绘了秋天的特征,白发与秋声交织,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梅花羌笛”的意象,传达着内心对艺术创作的渴望,而“远杵寒砧”则暗示了他乡生活的辛酸与孤独。最后两句“极目凄然怀故里,高堂何日奉瑶觥”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顶点,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及对团圆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乡与孤独展开,表现了中秋节这个团圆节日里,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芳晨”指的是什么时段?
诗中提到的“瑶觥”象征什么?
诗人用“寒砧”来表达对什么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