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维摩寺》

时间: 2025-04-26 02:25:57

诗句

蔓草芊芊没寺门,墙根残剥已无文。

败檐犹滴夜来雨,高树尚屯窗外云。

佳境故容僧管领,禅床时许客来分。

传虚且莫穿空谷,下有松间饮鹿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5:57

维摩寺

作者: 钱仁夫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蔓草芊芊没寺门,墙根残剥已无文。
败檐犹滴夜来雨,高树尚屯窗外云。
佳境故容僧管领,禅床时许客来分。
传虚且莫穿空谷,下有松间饮鹿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座古老的维摩寺,门前长满了繁茂的杂草,墙角的墙皮已经脱落得没有任何字迹。破旧的屋檐上仍然滴着昨夜的雨水,高大的树木依然在窗外聚集着云彩。美丽的景色本该由僧人来管理,禅床上偶尔也允许客人来休息。这里的空谷虽然虚无缥缈,却不妨碍下面松林中饮水的鹿群。

注释

  • 蔓草: 蔓延的杂草。
  • 芊芊: 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
  • 残剥: 脱落、剥落的意思。
  • 佳境: 美好的境地。
  • 禅床: 用于打坐的床。
  • 传虚: 传递虚无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仁夫(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维摩寺》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对恬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维摩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荒凉。在诗的开头,蔓草和残破的墙面描绘出一种被遗忘的景象,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无情。接着,雨滴和高树中的云彩则暗示着一种自然的生命力,尽管寺庙破落,但自然依然在延续其生命。诗中提到的“佳境”与“禅床”,则表达出一种理想的修行环境,虽然孤寂,却又充满了淡雅的美感。最后一句提到的“松间饮鹿群”,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仿佛在这片空灵的空间中,生命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着。整首诗在景物描写中渗透出一种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蔓草芊芊没寺门: 描绘寺庙前杂草疯长,显得荒凉。
  • 墙根残剥已无文: 破旧的墙角,曾经的文字已无迹可寻,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 败檐犹滴夜来雨: 屋檐虽破,但仍在滴水,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高树尚屯窗外云: 高大的树木依然聚集着云彩,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 佳境故容僧管领: 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僧人应当负责守护。
  • 禅床时许客来分: 禅床上偶尔允许客人来休息,体现出人际间的和谐。
  • 传虚且莫穿空谷: 尽管这里是空灵的谷地,但不妨碍自然的生机。
  • 下有松间饮鹿群: 描绘松林中的鹿群,象征着自然的丰饶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佳境”与“禅床”的设置,暗示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 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如“滴雨”与“饮鹿”。
  • 对仗: 诗中句式工整,展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理想的向往,展现了在荒凉中依然存在的生命力和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蔓草: 象征荒凉与被遗忘。
  • 残剥墙: 代表历史的沧桑。
  • 雨水: 象征生命的滋润。
  • 鹿群: 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蔓草芊芊”形容的是: A. 寺庙的繁华
    B. 寺庙的荒凉
    C. 寺庙的高大

  2.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诗中的自然景观? A. 墙根残剥
    B. 高树尚屯窗外云
    C. 禅床时许客来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维与钱仁夫的自然描写: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其风格更偏向于细腻的抒情,而钱仁夫的《维摩寺》则在荒凉中透出一种哲理的深邃。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史下·曹丕 咏史上·夔垂 毛诗·谷风 咏史上·武帝 中秋近愿晴 暮春始闻雷 咏史上·景帝 孟子·私淑 劝学 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窥管 田字旁的字 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堆积如山 饮忍 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地坼天崩 尊古贱今 茬子 包含碗的成语 皦核 彐字旁的字 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厄字旁的字 陷刻 钻懒帮闲 天下无不散筵席 首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