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5:57
作者: 钱仁夫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蔓草芊芊没寺门,墙根残剥已无文。
败檐犹滴夜来雨,高树尚屯窗外云。
佳境故容僧管领,禅床时许客来分。
传虚且莫穿空谷,下有松间饮鹿群。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座古老的维摩寺,门前长满了繁茂的杂草,墙角的墙皮已经脱落得没有任何字迹。破旧的屋檐上仍然滴着昨夜的雨水,高大的树木依然在窗外聚集着云彩。美丽的景色本该由僧人来管理,禅床上偶尔也允许客人来休息。这里的空谷虽然虚无缥缈,却不妨碍下面松林中饮水的鹿群。
钱仁夫(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维摩寺》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对恬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维摩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荒凉。在诗的开头,蔓草和残破的墙面描绘出一种被遗忘的景象,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无情。接着,雨滴和高树中的云彩则暗示着一种自然的生命力,尽管寺庙破落,但自然依然在延续其生命。诗中提到的“佳境”与“禅床”,则表达出一种理想的修行环境,虽然孤寂,却又充满了淡雅的美感。最后一句提到的“松间饮鹿群”,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仿佛在这片空灵的空间中,生命以其独特的方式存在着。整首诗在景物描写中渗透出一种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理想的向往,展现了在荒凉中依然存在的生命力和美好。
诗中“蔓草芊芊”形容的是:
A. 寺庙的繁华
B. 寺庙的荒凉
C. 寺庙的高大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诗中的自然景观?
A. 墙根残剥
B. 高树尚屯窗外云
C. 禅床时许客来分
王维与钱仁夫的自然描写: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其风格更偏向于细腻的抒情,而钱仁夫的《维摩寺》则在荒凉中透出一种哲理的深邃。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