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采桑子 移居留溪》

时间: 2025-05-04 00:09:31

诗句

安能郁郁常居住,去自萧然。

归亦安便。

且作移家葛稚川。

人生到处堪留恋,琴写篱边。

鸟和林间。

只羡清闲不羡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9:31

诗词名称: 采桑子 移居留溪

作者: 高旭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安能郁郁常居住,去自萧然。
归亦安便。且作移家葛稚川。
人生到处堪留恋,琴写篱边。
鸟和林间。只羡清闲不羡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诗人认为,何必总是郁郁寡欢地待在一个地方呢?离开又能如何?即使回到原处,只要安心就好。不妨把家迁到葛稚川,人生无论走到哪里都值得留恋,弹琴时可以在篱笆边,听鸟儿在林间唱歌。诗人只羡慕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而不羡慕神仙的生活。

注释:

  • 郁郁:形容心情忧愁或抑郁。
  • 萧然:形容空旷、冷清的样子。
  • 安便:安然无恙,心安理得。
  • 葛稚川:葛稚川是指一个地方,可能是作者向往的隐居之处。
  • 留恋:留恋之情,指对某个地方或事物的依依不舍。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清闲”与“仙”对比,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常见于许多古诗词中。这种思想源于道家哲学,强调自然与自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旭,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创作背景:在清代,许多文人受到社会动荡、官场腐败的影响,越来越向往隐居生活,诗人通过此诗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 移居留溪》展现了高旭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繁杂的厌倦。全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开篇以“安能郁郁常居住”发问,直指心中不满,接着通过“去自萧然”强调了离开的必要性,表现出对清幽生活的渴望。诗中的“琴写篱边,鸟和林间”描绘出一种恬静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只羡清闲不羡仙”,更是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真实追求:与世无争,享受宁静的生活。整首诗既有对生活态度的深思,也有对自然的赞美,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安能郁郁常居住”:何必总是抑郁地待在一个地方?
    • “去自萧然”:离开后又能如何?心中自是空旷冷清。
    • “归亦安便”:即使回到原处,只要心安就好。
    • “且作移家葛稚川”:不妨迁居到葛稚川。
    • “人生到处堪留恋”:人生无论走到哪里都值得留恋。
    • “琴写篱边,鸟和林间”:弹琴时可以在篱笆边,听鸟儿在林间唱歌。
    • “只羡清闲不羡仙”:只羡慕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而不羡慕神仙的生活。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清闲”与“仙”)、排比(“琴写篱边,鸟和林间”)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感更加鲜明,意境更加深远。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清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繁杂的逃避心理,强调了生活的真实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 :象征文人雅趣与闲适的生活。
  • :象征自由与自然的生机。
  • 篱边:代表一种质朴的生活环境,隐喻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 林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安能郁郁常居住”意指什么?
      • A. 感到快乐
      • B. 感到忧愁
      • C. 感到无聊
    2. 诗中提到的“葛稚川”是指?
      • A. 一种植物
      • B. 一个地方
      • C. 一种情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可以将高旭的《采桑子 移居留溪》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高旭更强调对清闲的直接羡慕,而陶渊明则通过描绘田园生活来表现对隐逸的理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高旭诗文集》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咏石 如梦令 如梦令 二首 其二 如梦令 其二 忆旧 如梦令 腊梅 如梦令 其一 闺词 如梦令 如梦令 嘱燕 如梦令 放怀 如梦令 惜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止字旁的字 权均力齐 风什 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霄露 常令 玉成之恩 又惊又喜 讷于言,敏于行 堕懒 包含齐的成语 萦缠 二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徉长而去 单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