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月》

时间: 2025-04-24 16:59:34

诗句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59:34

原文展示: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白话文翻译:

昨夜的月亮并不是今夜的月亮,我却怀疑那圆满的地方是否在渐渐减少。一年有十二个月的圆缺变化,我们又能在这变化中得到多少少年时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月亮的圆满。
  • 婵娟:形容月亮的美丽,常用来指代月亮。
  • 圆缺:指月亮的圆满和缺失,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 时少年:指年轻时的时光。

典故解析:

  • 月亮的圆缺:古代诗文中月亮常常用来象征人生的变化与无常,表现出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建枢,唐代诗人,生平较为神秘,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流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咏月》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在月光下思索时间的流逝,借助月亮的圆缺表现人生的变化,表达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咏月》以月亮的圆缺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昨夜圆非今夜圆”,直接引出诗人对月亮变化的观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却疑圆处减婵娟”,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最后一句“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更是将感慨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它不仅描绘了月亮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月亮作为自然界常见的意象,被赋予了更多的人生哲理,增添了诗的深度与广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圆非今夜圆”:此句直接对比了昨夜与今夜的月亮,暗示时间的变化。
  2. “却疑圆处减婵娟”: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疑与不安,似乎月亮的美丽正在减退。
  3. “一年十二度圆缺”:指出月亮一年中有十二次圆缺变化,象征时间的循环与无常。
  4. “能得几多时少年”:表达了对青春的惋惜,反思在这些变化中自己能获得多少青春的时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昨夜”和“今夜”的对比,强调时间的变化。
  • 疑问:使用“疑”字,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体现了内心的挣扎。
  • 象征:月亮的圆缺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青春短暂的惋惜,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美好、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圆缺:代表着时间的循环和生命的变迁。
  • 少年:象征着青春、活力与美好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婵娟”指代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美丽的月亮
    C. 清澈的湖水
    D. 绿树成荫

  2. 诗中“昨夜圆非今夜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月亮的赞美
    B. 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思乡之情和孤独感;而李建枢的《咏月》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的珍惜。两者在意象上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题岳王墓 双柱擎天 蓬莱飞峰 翠屏霁雪 岳王墓 双柱擎天 棋盘仙迹 蓬莱飞峰 翠屏霁雪 沁园春·望紫云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字旁的字 进引 宿憾 阜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僰僮 鲁女泣荆 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福不徒来 告贷无门 包含衿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面面相睹 鸠车竹马 甘馨之费 辑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