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2:25
作者: 白朴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一片西湖,四时烟景,谁暇游遍。
红袖津楼,青旗柳市,几处帘争卷。
六桥相望,兰桡不断,十里水晶宫殿。
夕阳下笙歌人散,唱彻采菱新怨。
金明老眼,华胥春梦,肠断故都池苑。
和靖祠前,苏公堤上,谩把梅花捻。
青衫尽耐,蒙蒙雨湿,更着小蛮针线。
觉平生扁舟归兴,此中不浅。
西湖的美景四季如烟,谁有时间游遍呢?
红袖在渡口,青旗在柳市,几处帘子争相卷起。
六座桥相望,兰舟不断,十里如水晶宫殿。
夕阳下,笙歌声中人们散去,唱尽了采菱的新怨。
金色的眼睛,华美的春梦,让我肠断于故都的池苑。
在和靖祠前、苏公堤上,随意把梅花捻弄。
青衫已湿,蒙蒙细雨中,更需小蛮的针线。
我感到一生的扁舟归来兴致,这种情感真是不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朴,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与关汉卿、郑光祖并称“元曲三大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情感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永遇乐》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文人追求理想生活之时。白朴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永遇乐》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西湖的四季变化与个人的情感经历融为一体。开篇即以“西湖”的景致引入,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但紧接着又流露出对游玩生活的无奈与惆怅。接下来,诗中描绘的“红袖津楼”“青旗柳市”更是将美丽的女子与春天的景象相结合,展现出生活的多姿多彩。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将“夕阳下笙歌人散”与“唱彻采菱新怨”结合,展现出一种告别的伤感。尤其是“金明老眼,华胥春梦”,这一句更是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逝去岁月的惋惜交织在一起,情感深沉而细腻。最后,诗人通过“青衫尽耐,蒙蒙雨湿”表达了生活中的细微感受,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坚持。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情感深沉、细腻,展现了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桥”是指什么?
A. 六座桥
B. 六个城市
C. 六种花
答案: A
“金明老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年轻的快乐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B
诗中描绘的“青衫尽耐,蒙蒙雨湿”表现了什么?
A. 生活的无奈与坚持
B. 对雨的喜欢
C. 享受生活的乐趣
答案: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