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1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13:59
水调歌头
作者:白朴 〔元代〕
鞭石下沧海,海内渐成空。
君王日夜为乐,高枕望夷宫。
方叹东门逐兔,又慨中原失鹿,
草昧起英雄。不待素灵哭,
已识斩蛇翁。笑重瞳,徒叱咤,
凛生风。阿房三月焦土,
有罪与秦同。秦固亡人六国,
楚复绝秦三世,万世果谁终。
我欲问天道,政在不言中。
在沧海之下,鞭打着石头,海内一片空虚。
君王日夜沉迷于享乐,安然无忧地期盼夷族的宫殿。
不禁感叹东门逐兔之时,又感慨中原失去鹿群,
草野中英雄辈出。不必等到素灵哭泣,
我已识得斩蛇的翁。笑对重瞳,徒然叱咤,
凛然生风。阿房宫的焦土三月,
罪责与秦国相同。秦国确实使六国亡,
楚国又绝了秦国三代,万世究竟谁能长存?
我想问天道,政治在于无言之中。
逐句解释:
作者介绍:
白朴,元代著名诗人,字子华,号白华山人,擅长杂剧、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时局与人生哲理,风格豪放、深刻。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感受到王权的腐败与民众的苦难,借古喻今,表达对政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
《水调歌头》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政治黑暗与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诗中以“鞭石下沧海”开篇,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感慨,接着通过对君王享乐主义的批判,揭示了统治者的无所作为。东门逐兔与中原失鹿的对比,寓意着在追逐短期利益的同时,国家的根基却在悄然流失。草昧起英雄的意象,既是对乱世中英雄辈出的感叹,也暗示在动荡中仍有希望的光芒。
接着,诗人提到“阿房三月焦土”,通过历史的沉痛教训,警醒世人。诗歌最后以“我欲问天道,政在不言中”收尾,表达了对政治真谛的追问与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教训,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批判与对未来的反思,体现出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水调歌头》中提到的“东门逐兔”主要指什么?
A. 追逐短期利益
B. 追逐长远目标
C. 追逐英雄
D. 追逐财富
答案:A
填空题:
“阿房三月焦土”中的“阿房”指的是_____。
答案:阿房宫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重瞳”指的是愚钝的人。
答案:错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朴与李白在表达对政治的反思上有相似之处,但白朴更侧重历史的教训,而李白更注重个体的豪情。两者各具风采,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水调歌头》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