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8:11
《鹧鸪天》
作者:石任之
旧种凌波十二行。
芙蓉红处制为裳。
吹花拂鬓分花气,
折藕占丝断藕肠。
中太息,示平常。
有心皆苦嚼莲房。
劈空一擘飞畴昔,
不可拈回似电光。
这首诗写到昔日美好的回忆,如同一株株荷花在水中摇曳,花瓣鲜红,宛如精美的衣裳。微风吹拂,带来了花香,仿佛轻轻抚摸着发髻;采莲时,手中的藕丝断了,似乎也在诉说着些许的惆怅。叹息之声,显得格外平常,心中所感,皆是苦涩,犹如在咀嚼着莲房一般。纵然想要重温那飞逝的过去,如同一刀划破了时空,却再也无法触及,就像电光闪过,转瞬即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劈空一擘”暗指时间与记忆的流逝,体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无奈,反映了古人对于时间的思考。
作者介绍: 石任之(生卒年不详),当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的交织,作品常常透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生活苦涩的感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融合了个人的情感经历,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美与人情感紧密结合,表现出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主题。诗的开头用“旧种凌波十二行”描绘出一幅荷花在水中摇曳的画面,给人以清新、柔美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芙蓉红处制为裳”将荷花的鲜艳与美丽形象化,仿佛在说,生命的美好如同盛开的花朵,值得珍惜。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转向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吹花拂鬓分花气,折藕占丝断藕肠”的描写,诗人表达了生活的复杂与苦涩。对莲房的苦嚼,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去后的痛苦。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思索。
最后一句“不可拈回似电光”则是对过去的彻底告别,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无法挽回的事实。这一瞬间的美好如同闪电般转瞬即逝,留给人的只有无尽的叹息和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的描绘与对过往的怀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记忆的追求,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旧种凌波十二行”中的“凌波”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荷花
C. 风
“不可拈回似电光”中“电光”象征什么?
A. 美好记忆
B. 时间的流逝
C. 生命的希望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哀伤
C. 忧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