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4:06
鹧鸪天•别
作者:董以宁 〔明代〕
赋得将离向绮窗。桃花流水送游艭。
柔肠乍结先回九,小字亲钩定取双。
同玉案,伴银缸。惯来一晌不惊尨。
多情恐逐浮萍去,发愿拈针绣佛幢。
将要离别时,依依不舍地望着绮窗。
桃花溪水轻轻送走我的小船。
柔情似水,愁绪纷纷,欲言又止,只好先回头。
写下小字,亲手钩定两人的约定。
在那玉案旁,伴着银缸,
过去一晌无惊,已习惯了彼此的陪伴。
多情的人,恐怕终会随波逐流,
我发誓要拿起针线,绣上佛幢,祈求平安。
作者介绍:董以宁是明代的一位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笔触著称。她的诗多表现女性的柔情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常常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离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恋人或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及其对未来的思考。诗中通过自然意象来传达复杂的情感,体现了明代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深度。
《鹧鸪天•别》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现了对即将分别的恋人或朋友的深切怀念。开头"赋得将离向绮窗"便勾勒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氛围,绮窗的美丽与离别的伤感相互交织,形成强烈的对比。接着,桃花流水送走小船,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离别时刻的生动刻画,流动的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带走了美好而又痛苦的回忆。
在情感的表达上,"柔肠乍结先回九"展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既有甜蜜的回忆,又有难以言说的愁苦。小字亲钩所带来的约定,体现了对未来的期许和不舍。而“伴银缸”则描绘了温馨的生活场景,暗示着曾经的幸福时光。
最后两句,“多情恐逐浮萍去”与“发愿拈针绣佛幢”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多情的人如浮萍般随波逐流,意味着在离别的无奈中可能失去原有的情感。而绣佛幢则象征着对未来的祈愿和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坚定信念。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感人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痛苦与对未来的期盼,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担忧。通过具体的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反映了人性中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视与不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游艭”指的是:
A. 大船
B. 小船
C. 渡船
D. 航母
“多情恐逐浮萍去”意指:
A. 多情的人容易受到伤害
B. 多情的人会漂泊不定
C. 多情的人会被时间冲淡
D. 多情的人会获得幸福
诗人希望通过“发愿拈针绣佛幢”表达什么?
A. 希望长久相伴
B. 祈求安宁与祝福
C. 希望与恋人再相见
D. 追求艺术创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鹧鸪天•别》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离愁别绪,但董以宁的诗更为细腻,情感层次更为复杂,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以上内容为对《鹧鸪天•别》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