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

时间: 2025-07-28 15:08:14

诗句

天上浮槎日夕过,屡惊消息到岩阿。

威名空说杨无敌,蜚语谁明马伏波。

老去红颜思执拂,烧来赤舌欲投梭。

之江粤峤传闻异,愁听东南鹤唳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08:14

原文展示:

天上浮槎日夕过,屡惊消息到岩阿。
威名空说杨无敌,蜚语谁明马伏波。
老去红颜思执拂,烧来赤舌欲投梭。
之江粤峤传闻异,愁听东南鹤唳多。

白话文翻译:

在天上浮动的槎舟,日落时分再次经过,
常常听到消息传到岩石的地方。
杨无敌的威名只是空谈,
马伏波的事迹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
年岁已高,红颜逐渐衰老,思绪纷杂如同执拂,
烧来赤舌的火焰,想要投掷梭子。
之江和粤峤的传闻各异,
我愁苦地听到东南的鹤鸣声频频。

注释:

  • 浮槎:指漂浮的木筏或船只,这里用来形容天上的云彩或神仙的船。
  • 岩阿:指山岩的地方,引申为偏僻的地方。
  • 杨无敌:指杨再兴,是南宋抗击金朝的名将,威名显赫。
  • 马伏波:马援,汉朝将领,平定叛乱,威名远扬。
  • 赤舌:这里指火焰,可能寓意为热烈的情感。
  • 之江粤峤:之江指浙江一带,粤峤指广东一带,提到南方的地名。
  • 鹤唳:鹤叫,这里寓意忧愁或悲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廷华,清代诗人,其诗作多关注历史与现实,常以感慨历史人物为主题,风格沉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咏史》是徐廷华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与感慨的反映,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歌鉴赏:

《咏史》通过描绘历史人物与现实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开篇以“天上浮槎日夕过”引入,似乎在描绘一种超脱的境界,随后转入对历史人物杨无敌和马伏波的评价,指出其威名的空洞。诗中对老去的感慨,和对红颜衰老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结尾提到“愁听东南鹤唳多”,通过鹤鸣声的隐喻,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情绪,反映出对纷乱世事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现实的感叹,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上浮槎日夕过”:描绘一种超然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屡惊消息到岩阿”:常常听到来自偏远地方的消息,表现对历史的关注。
  3. “威名空说杨无敌”:质疑杨无敌的名声是否真实,反映对历史人物的批判。
  4. “蜚语谁明马伏波”:对于马伏波的事迹是否被真正理解的思考。
  5. “老去红颜思执拂”:反映诗人对自身衰老和过往的怀念。
  6. “烧来赤舌欲投梭”:象征情感的炽热与冲动,表露内心的复杂。
  7. “之江粤峤传闻异”:提及南方不同地域的传闻,暗示历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8. “愁听东南鹤唳多”:鹤鸣声带来的忧愁,传达对世事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赤舌”比喻火焰,象征热情。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历史人物展开,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浮槎:象征时间与空间的流动,反映人对自然的感悟。
  • 鹤唳:象征忧愁,隐喻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感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无敌”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马援
    B. 杨再兴
    C. 李白
    答案:B

  2. “赤舌”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争斗
    C. 热情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东南”指的是哪个地区?
    A. 西南
    B. 东北
    C. 南方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比较徐廷华的《咏史》与杜甫的《兵车行》,都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时局的感慨,但徐廷华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个人评价,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徐廷华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诗词的艺术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结客 寄越州范希文太守 浮云楼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送蒋谂庭宰黔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癃闭 裁止 官官相护 日省月课 包含钥的词语有哪些 厂字头的字 连舆并席 日字旁的字 丁稚 毫不在意 栗钙土 包含花的成语 娟好静秀 食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连云迭嶂 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