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2:3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2:36:41
九日与欧彦桢黎惟敬诸公游蒲涧
作者:陈绍文 〔明代〕
披蓁曷知劬,抗策信所诣。
疏甸印花明,层皋拥霞丽。
远瞻樵径微,近瞩鹿町翳。
岂伊仙府临,复此禅驾税。
法相垂永钦,毫光烛无际。
给林戒鼓渊,净宇慈香细。
身将六尘殊,心与七觉契。
秋气自萧森,暝色转佳霁。
岩端素练悬,松表朱弦递。
盈盈洁鹭翔,袅袅玄蝉曳。
一讴匪自怡,聊用发灵秘。
披着蓁蓁的树叶,怎能知晓艰辛,
手持策杖,向着理想的目标前行。
空旷的田野上花影明媚,
层叠的山丘拥抱着霞光灿烂。
远远地眺望,樵夫的小径显得细微,
近处一眼望去,鹿群的栖息地被阴影笼罩。
难道这就是仙人的居所,
还是这里是禅宗的清净所在?
法相的光辉永远照耀,
毫光如烛,照亮无尽的天地。
在林间戒律如鼓声震响,
净化的宇宙散发着细腻的香气。
身体与世俗六尘隔绝,
心灵与七觉的境界相契合。
秋气渐渐萧条,
黄昏的色彩转为美丽的晴空。
山岩顶上素色的绸带悬挂,
松树间红色的弦乐轻轻流动。
洁白的鹭鸟在空中翱翔,
悠然的蝉鸣在空中轻轻摇曳。
一曲歌唱不仅仅是自我陶醉,
不妨借此发掘内心的灵秘。
作者介绍:陈绍文,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追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九日),与友人游览蒲涧,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高洁境界的向往。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游览时的感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开篇以“披蓁曷知劬”引入,展现了身处自然中对艰辛的感悟,继而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生动而富有层次感。诗中通过对远近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烦扰的超脱。
在“身将六尘殊,心与七觉契”中,诗人表达了对清净禅意的追求,试图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安宁。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气息。最后,诗人通过清鸟与蝉鸣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和谐与自在的境界。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律感,利用丰富的意象与对比修辞,构建出一个理想化的自然世界,使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诗人那份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例如“层皋拥霞丽”中的对仗和“盈盈洁鹭翔”中的拟人化手法,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与意象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展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道教与佛教的哲学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披蓁曷知劬”的意思是什么?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