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5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55:09
乞樱桃
齐己 〔唐代〕
去年曾赋此花诗,
几听南园烂熟时。
嚼破红香堪换骨,
摘残丹颗欲烧枝。
流莺偷啄心应醉,
行客潜窥眼亦痴。
闻说张筵就珠树,
任从攀折半离披。
去年我曾写过这花的诗,
几次听到南园樱桃熟透的声音。
咬破那红色的香味,真能换来骨头的滋味,
摘下那残留的红果,想将它烧成灰烬。
黄莺在偷啄,心中恐怕已是醉了,
行路的客人在暗中偷看,眼神中充满痴迷。
听说在珠树下摆宴席,
不妨就让人从树上攀折那半残的樱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齐己,字道恭,号惟白,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843年。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是唐代杰出的写诗者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盛世,诗人通过描绘樱桃花和果的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樱桃作为一种时令水果,蕴含了春天的气息以及对生活的享受。
《乞樱桃》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的古诗,诗人通过描写樱桃花和樱桃的成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的开头提到“去年曾赋此花诗”,表明诗人与樱桃花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暗示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嚼破红香”描绘了樱桃的美味和芬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提到的“流莺偷啄”,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更象征着生命的欢愉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尤其最后一句“任从攀折半离披”,表现了对自由与享受的向往,令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樱桃树下,尽情享受春日的美好。整首诗以樱桃为线索,巧妙地串联起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趣,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樱桃为线索,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自由与欢乐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流莺偷啄”中的“流莺”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疲惫
B. 自然的生机
C. 人生的苦涩
D. 过去的回忆
诗中提到的“张筵”是指什么?
A. 摆宴席
B. 写诗
C. 赏花
D. 采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