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20:1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0:18:41
枉教一月费春风,不及朝来细雨功。
草色染来蓝样翠,桃花洗得内般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风和细雨的感受。诗人认为,尽管春风可以持续一个月,但比起今天早晨的细雨来,其效果却逊色得多。细雨滋润了大地,让草色变得更加翠绿,也将桃花洗涤得更加鲜艳、红润。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春雨的滋润作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生于浙江婺州,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明发海智寺遇雨二首》创作于杨万里游历时的一次经历。此时正值春天,细雨纷纷,诗人在海智寺遇雨,借此景抒发对春雨的赞美,表现了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细雨对大自然的滋润效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体悟。第一句“枉教一月费春风”开篇即以反转的方式引入,诗人似乎在说,尽管春风在春季中持续了一个月,但其对大自然的影响却不及今天的细雨。这里的“枉教”有着轻蔑的意味,显示了诗人对春风的微词。
接下来的“草色染来蓝样翠,桃花洗得内般红”则生动展现了细雨的效果。细雨不仅让草色更加鲜艳动人,仿佛染上了蓝色的绿色,还将桃花洗涤得如同焕然一新,色泽更加鲜艳。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雨的滋润之美,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构思巧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慨,展示了古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景象的描写展开,反映了春雨的滋润作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比春风与细雨,诗人强调了细雨在春天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诗人认为春风的作用如何?
A. 极为重要
B. 不如细雨
C. 令人失望
D. 不提及
诗中描写细雨的效果是什么?
A. 让花朵凋谢
B. 使草色更加鲜亮
C. 使大地干燥
D. 使空气清新
“草色染来蓝样翠”中的“蓝样翠”主要指什么?
A. 草的颜色
B. 天空的颜色
C. 水的颜色
D. 风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