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35
寿雪窦寺炳同长老
作者: 陈著 〔宋代〕
昌黎大颠相接识,为说道理惊孤寂。
欧公喜与惟俨交,爱其文逸通经术。
自顾拟非韩欧伦,漫游亦到沙门释。
明觉后人少野师,湖海宿尊推第一。
胸中自有大藏经,此外三兼翰林笔。
坐断名山皆梵家,能有几人知本色。
不从钵盂计颗粒,则向栋宇争寸尺。
彼滔滔者何足云,我油油然自相得。
年年荷师寿我生,今何以寿师生日。
欲写丹霞赞其高,师自有流乳一峰矗天碧。
欲倾嵩渌扬其清,师自有飞雪千丈挂空白,
但有数语一溪藤,相伴瓣香飞入室。
缘师法门本是空,我也将空当真实。
世閒何事非戏剧,请师一笑撼动天开图画壁。
这首诗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长老炳同的敬仰与祝福。诗中提到昌黎(韩愈)和欧阳修,表现出诗人对前辈的尊重和与之交往的珍惜。尽管自谦不如他们,作者却也感到自己的修行与思想不逊色。诗中提到“胸中自有大藏经”,表达了内心的智慧与修养。
诗人提到以往的相识和祝愿,表达了对长老的深切祝福与长寿的期待。后面几句描绘了自然之美,表达了对师长的赞美之情。结尾则提到法门的空灵,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期望通过一笑带来心灵的开悟。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佛教的思考和对前辈文人的敬仰。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寄托情感。
此诗写于长老炳同的生日,以祝寿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长老的崇敬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文化氛围和对佛教思想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长老炳同的敬仰,展现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思考和对文学传统的继承。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韩愈、欧阳修,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观。开篇通过对大颠和孤寂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哲学思考,之后则转向对师长的赞美,彰显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诗中自然景观的描绘,既是对师长的赞颂,也通过自然的美好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诗末提到“空”的概念,显示出诗人对佛教法门的理解,强调了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思想深刻而富有哲理,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长老的祝寿,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探讨。
整首诗围绕对长老的敬仰与祝福展开,同时透过对佛教法门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与探索。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哲学思考,展现出对生命与真理的深入理解。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自然与内心的对照,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昌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钵盂”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