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43:20
原文展示:
和王不疑郎中见赠 邵雍 〔宋代〕
二十年来住洛都,眼前人事任纷如。 形同草木何胜野,心类锺彝不啻虚。 已沐仁风深骨髓,更惊诗思剧琼璩。 庄周休道亏名实,自是无才悦众狙。
白话文翻译:
二十年来居住在洛阳,眼前的人和事纷繁复杂。 外表如同草木,怎能胜过野外的自然之美,内心却如同珍贵的钟鼎,不仅仅空虚。 已经深深感受到仁爱的风气,更惊讶于诗思的丰富如同琼玉和美玉。 庄周所说的名实不符,我自知没有才华去取悦众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这首诗是邵雍与王不疑郎中的唱和之作,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洛阳居住二十年后,对周围人事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思。诗中表达了对仁爱风气的感激,以及对自己诗才的自信,同时也透露出对名实不符的无奈和对自身才华的自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生活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人事纷繁的感慨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诗中“形同草木何胜野,心类锺彝不啻虚”一句,巧妙地将外在的平凡与内在的珍贵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后两句则通过对仁风和诗思的赞美,显示了作者对社会风气和个人才华的自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仁爱风气的感激,对个人才华的自信,以及对名实不符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形同草木何胜野”一句,作者用什么来比喻自己的外表? A. 草木 B. 锺彝 C. 仁风 D. 琼璩 答案:A
诗中“心类锺彝不啻虚”一句,作者用什么来比喻自己的内心? A. 草木 B. 锺彝 C. 仁风 D. 琼璩 答案:B
诗中“已沐仁风深骨髓”一句,作者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激? A. 自然之美 B. 社会风气 C. 个人才华 D. 众人赞赏 答案:B
诗中“庄周休道亏名实”一句,作者引用了谁的观点或言论? A. 孔子 B. 庄子 C. 老子 D. 孟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