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7:21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
作者: 吕渭 〔唐代〕
皇心不向晦,改节号中和。
淑气同风景,嘉名别咏歌。
湔裙移旧俗,赐尺下新科。
历象千年正,酺醵四海多。
花随春令发,鸿度岁阳过。
天地齐休庆,欢声欲荡波。
皇帝的心不再向着阴暗的日子,而是将节日改为“中和”。
和煦的气息与美丽的风景相得益彰,佳名为此而作歌吟。
女子们的衣裙改变了旧习俗,新的科举制度在朝廷下颁布。
历代的天文历象正好,四海的欢宴非常多。
花儿随春天的命令绽放,鸿雁也带着春天的气息飞过。
天地齐心同庆,欢乐的声音仿佛要荡漾开来。
作者介绍:吕渭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政治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皇帝决定移晦日为中和节,表现了对民众生活的关心,旨在弘扬和谐之美。
这首诗以“中和节”为中心,表达了皇帝关心百姓和谐生活的愿景。诗的开头就指出皇帝不再向晦日妥协,而是积极地推动节日的变更,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接着,诗人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淑气与美丽的风景交融,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在诗的中段,诗人提到“湔裙移旧俗”,表明社会风俗的变迁与进步,新的科举制度的颁布也反映了对人才的重视。诗末部分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花开与鸿雁飞过,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唐代盛世的繁荣景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和谐社会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盛唐时期的繁荣与进步。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名称是什么?
A. 端午节
B. 中和节
C. 春节
D. 中秋节
诗中“湔裙移旧俗”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A. 保持旧习俗
B. 社会风俗的改变
C. 对古代文化的追求
D. 对时尚的关注
诗人用“欢声欲荡波”来形容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们的欢乐
C. 皇帝的心情
D. 旧习俗的消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