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读黄庭》

时间: 2025-05-02 21:44:06

诗句

隐几读黄庭,芭蕉滴露清。

一帘秋月色,四壁夜蛩声。

渐觉道心重,能令世虑轻。

古来真隐者,天下不知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4:06

原文展示:

隐几读黄庭,芭蕉滴露清。一帘秋月色,四壁夜蛩声。渐觉道心重,能令世虑轻。古来真隐者,天下不知名。

白话文翻译:

在案几旁静静阅读《黄庭经》,窗外的芭蕉树上滴落着清晨的露水。一帘秋天的月光洒在室内,四周传来夜晚蟋蟀的鸣叫。渐渐地,我感到修道的心情愈发沉重,却又能使世俗的烦恼变得轻松。自古以来,真正的隐士往往默默无闻,世人很少知晓他们的名字。

注释:

  • 隐几:指的是隐居的书桌,表示在安静的环境中读书。
  • 黄庭:指《黄庭经》,是道教经典,讲述了修道的思想。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清幽的环境。
  • 滴露:指露水滴落,带有清凉的感觉。
  • 四壁:四周的墙壁。
  • 夜蛩声:夜晚蟋蟀的叫声,象征静谧的夜晚。
  • 道心重:指对修道的执着心情愈发沉重。
  • 世虑轻:指能够使世俗的烦恼变得轻松。
  • 真隐者:指真正的隐士,他们往往不为世人所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炯(生卒年不详)是明代的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隐逸生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道教盛行的时期,许炯在隐居生活中,通过阅读经典和自然的感悟,寄托了对道理的追求和对世俗烦恼的逃避。

诗歌鉴赏:

《夜读黄庭》是一首充满道教思想的诗作,诗人通过安静的夜晚和清新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中“隐几读黄庭”一句,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宁静的生活状态,暗示他正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黄庭经》是道教的重要经典,象征着修道者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芭蕉滴露清”和“一帘秋月色”,通过清新的露水和柔和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清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滋养和内心的宁静。而“夜蛩声”则增添了夜的静谧,仿佛在倾诉着自然的声音,呼应了诗人的修道心情。

最后两句,诗人感悟到修道的心情愈发沉重,但也因此能让世俗生活变得轻松。他强调了真正的隐士往往不为世人所知,这反映了他对名利的看淡与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感悟的深刻阐述,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隐几读黄庭:在安静的案几旁阅读《黄庭经》,表明诗人选择隐居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道理。
  2. 芭蕉滴露清:窗外的芭蕉树上滴落的露水,象征清新与宁静,营造自然的氛围。
  3. 一帘秋月色:秋天的月光洒在室内,表现出一种清幽的美感,增强了夜的静谧。
  4. 四壁夜蛩声:四周传来的蟋蟀鸣叫,进一步渲染了夜的静谧和诗人的思考。
  5. 渐觉道心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对修道的执着心情愈发加重,体现出对道理的深入思考。
  6. 能令世虑轻:修道使得世俗的烦恼变得轻松,表现了内心的升华。
  7. 古来真隐者:提及历史上的隐士,强调他们的默默无闻。
  8. 天下不知名:表明真正的隐士往往不被世人知晓,反映了对名利的淡泊。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秋月色”和“夜蛩声”比喻夜的静谧与清幽。
  • 对比:对比了内心的宁静与世俗的纷扰,突出修道的意义。
  • 拟人:通过“滴露”和“蛩声”,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加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对内心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展现了一种理想的隐士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几:隐居的象征,代表内心的追求与宁静。
  • 黄庭:道教思想的象征,代表修道者的追求。
  • 芭蕉:自然的象征,代表清新与生机。
  • 秋月:宁静的夜晚,象征思考与内省。
  • 夜蛩:夜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安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通过哪一句体现?

    • A. 隐几读黄庭
    • B. 芭蕉滴露清
    • C. 四壁夜蛩声
    • D. 古来真隐者
  2. 诗中提到的《黄庭经》属于哪个宗教?

    • A. 佛教
    • B. 道教
    • C. 儒教
    • D. 伊斯兰教
  3. 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态度是?

    • A. 渴望追求
    • B. 轻视
    • C. 忽视
    • D. 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王维《终南山》: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展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月下独酌》:通过描绘月夜饮酒,反映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二者都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许炯研究》
  • 《道教经典与其文化影响》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思越人 思越人 孙鸿士双山游屐图,次孙葆光韵 思越人 七夕 思越人 思越人•题余氏女子绣西子浣纱图,同程村、阮亭作 思越人•高轩过 思越人(题挟弹人) 尉迟杯 春暮别褚又梅、金丽生,秋始相见。余又将出游,用美成韵留别 尉迟杯 以荞为千丝汤饼,成都治之最精,顾无表微者,赋之诒好事者品焉 尉迟杯(题卢石溪响碧琴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扬辉 艮字旁的字 舟师 龍字旁的字 优游自如 热力学温标 寸字旁的字 包含申的成语 欠字旁的字 违法乱纪 絺句绘章 轿幰 弄管调弦 髟字旁的字 朝蝇暮蚊 养虎自齧 包含弟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