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1:03
十旬犹见彗,浃月累惊雷。
更讶风偏烈,休言雹不灾。
天心方告警,帝德定无猜。
辛苦陈丞相,封章出上台。
在十月的时节,彗星依然可见;
七月的时分,雷声不断回响。
更让人惊讶的是风势偏偏猛烈,
不要说冰雹不会造成灾害。
天意正要警示,皇帝的德行必然不会有疑虑。
辛苦的陈丞相,奏章已经呈上朝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全祖望(1640-1718),字仲文,号惺斋,清代诗人,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在多地任职。其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政治腐败和自然灾害频发,诗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诗人对天意的思考。
《即事》是一首充满自然景象的诗,作者通过描绘天象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开篇提到彗星与雷声,暗示着不安的气氛。彗星的出现往往被解读为国家将有变故,而雷声则象征着天意的警告。接着,诗人表示风势异常猛烈,暗示着自然的异常和可能的灾难,劝诫人们不要轻言灾害不会降临,体现了一种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理解。
后两句则转向对当权者的呼唤,表达对陈丞相辛劳的肯定,认为他在履职尽责,努力为国。整首诗在自然现象与人事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与思考。诗人在大自然的壮丽与威严面前,隐含着对政治现状的审视与期待,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当权者的期望,突显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彗星”象征了什么?
诗人对陈丞相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二者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春望》更为沉重,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痛苦,而《即事》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