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0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07:40
徒倚短窗下,月色照平地。
江头见渔舸,更欲扣舷醉。
山川蔼夕霏,菰蒲颤凉翠。
景色自纷糅,造化只儿戏。
慨叹几今古,不过荣与悴。
胸中难贮愁,万缘查弃置。
三更北风暴,顷刻天地异。
掩窗抱膝吟,欹枕不复睡。
我无聊地倚靠在短窗下,月光照亮了平坦的地面。
在江边看到渔船,我更想敲船醉酒。
山川在傍晚的薄雾中显得朦胧,菰蒲在凉风中轻轻颤动。
这景色繁杂而美丽,似乎造化只是在玩弄。
感叹古今事情,不过是荣华与衰败的轮回。
心中难以容纳忧愁,万事万物我都想抛弃。
深夜北风呼啸,瞬间天地变幻。
我掩上窗户,抱膝吟唱,靠在枕头上再也无法入睡。
董嗣杲,字仲明,号玉山,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宋理宗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董嗣杲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对月》创作于一个秋夜,作者独自坐在窗前,面对明月,思绪万千。此时,他对人生的荣华与衰败感到深刻的感慨,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孤独。诗中描绘的景色与情感交织,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对月》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月光、江水、渔舟及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开篇“徒倚短窗下,月色照平地”,以月光为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渔船与自然景色相互交融,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渴望。
诗中“慨叹几今古,不过荣与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荣华富贵与衰败困扰着诗人的心灵。他试图拒绝这些情绪,选择将“万缘查弃置”,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放下与超脱。但在夜深风暴中,内心的愁苦却难以平息,最终只能“掩窗抱膝吟”,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与对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索,展现了宋代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通过对比与反思,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结合,形成了浓厚的抒情氛围。
整首诗围绕着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荣华富贵的冷淡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终却因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而无法自拔,展现了生命的复杂与无常。
《对月》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董嗣杲
D. 白居易
诗中“慨叹几今古”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C. 对爱情的追忆
D. 对友谊的珍惜
“掩窗抱膝吟”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兴奋
D. 平静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董嗣杲的《对月》更注重对内心复杂情感的描绘,而李白则在月亮的映照下,流露出思乡的情怀。两者在意象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展现了不同的生活体验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