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8:59
枇杷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种接他枝宿土乾,
花开抵得北风寒。
蛹须负雪疑蜂蛰,
毛叶粘霜若蝟攒。
蕤破极冬悬蜡蒂,
果收初夏摘金丸。
冻香便觉饴如蜜,
树掩卢村月色宽。
这首诗描绘了枇杷花在寒冷的北风中盛开的情景。诗人观察到花朵的生长环境,枝头上接着土壤干燥的枝条,花儿在寒风中绽放。雪花覆盖着蛹,仿佛是蜜蜂在冬季沉睡,毛茸茸的叶子上粘附着霜,像刺猬一样聚集在一起。当冬天快要结束时,花蕾破开,果实在初夏时节成熟,像金色的丸子被采摘下来。即使在冰冷的天气中,枇杷的香味也如蜜糖一般诱人,树木遮掩了卢村,月光洒落,显得格外宽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蜂蛰”暗示昆虫的冬眠状态,与大自然的规律相呼应;而“月色宽”则表现了夜晚宁静的氛围,给人以宽广的空间感。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仲明,号云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描写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枇杷花的生长与四季变化密切相关,此诗可能是在春冬之交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与热爱。
《枇杷花》是一首极具生动性的自然诗,诗人在对枇杷花的细致观察中,传达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开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寒冷与温暖的对比,令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来临。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将枇杷花的生长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蛹的积雪到花的盛开,再到果实的成熟,层层递进,生动形象。
诗人在描述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毛叶粘霜若蝟攒”,将自然界中的叶子与动物相联系,增添了活泼感。最后几句描绘了枇杷花香与宁静夜色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乡村生活的恬淡与宁静,令人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枇杷花的生长过程,表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花开抵得北风寒”中的“抵得”是什么意思?
A. 遇到
B. 能够承受
C. 被挡住
诗中提到的“蛹须负雪”,蛹指的是什么?
A. 昆虫的幼虫阶段
B. 植物的种子
C. 果实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热爱自然
C. 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背景。